昆山方言中常说某人“二百五”,意指办事不精明。出点是这样的——
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河南洛阳有个叫苏秦的人,他用“悬梁刺股”的求学精神,通读了姜太公兵书后到各国去游说。当时秦国最强大,他时刻想吞并诸侯,统一各国。苏秦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倡议合纵。公元前318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终于联盟,建立了合纵国。
秦王得知六国合纵抗秦,派刺客到齐国,与齐宣王的重臣田文合谋刺杀了苏秦。齐宣王为了替苏秦报仇雪恨,心生一计,把苏秦的头颅割下来,悬挂在城门口。并贴出告示:苏秦里通外国,是个卑鄙小人。他被杀死,罪有应得。今我赏赐黄金一千两,奖励为民除害的侠士。告示贴出后,先后有四个人前来领赏。齐宣王对他们说:“既然你们都说苏秦是自己杀死的,那么这一千两黄金怎么分配呢?”那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每人二百五。”齐宣王听了这般言语,怒发冲冠,一挥手说:“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从此以后,“二百五”这个方言俗语就不胫而走,成为“憨大”、“傻瓜”的代名词,一直流传至今。(王长根)
在苏南一带,流传很广的一句俗语为“十三点”,此话用来形容言语、行为不太正常、不合情理的人。
据传,“十三点”这句俗语的来源是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台经典戏剧而来。这个剧目几乎家喻户晓,祝英台回家,梁山伯热情地十八相送,祝英台运用各种比喻,表面自己是个女子,愿与梁山伯结为夫妻,可是梁山伯呆头呆脑,毫无知觉,反而责怪英台,完全像个傻子。而且,“梁山伯”三字的谐音,可以读成两、三、八,这三个数字加起来正好是“十三”。
同时,“十三点”也有痴呆的意思。这一个“痴”字,正好也是十三划。因此,“十三点”一语原出于隐语。梁山伯是十三,书童四九加起来也是十三,而一个“痴”字又是十三划。故而“十三点”在民间被广泛使用。生活里,像梁山伯那样的人都被称为十三点;又如甲、乙两人在一起讲话,甲对乙讲了许多话,可乙还是没能理会,傻里傻气的样子,甲就会气恼地说:“你,十三点啊!”意思是跟梁山伯一样的傻气。
以上是贬义的一面,可还有褒的一面,比如:某人拿出自己的积蓄,捐给了慈善机构,朋友就戏谑地对他说:“捐这么多钱,你十三点啊!”这又宛如祝英台爱梁山伯之意,表示了亲热支持。(高柏勤)
寡妇改嫁后带到男方去的孩子。为什么是“油瓶”?原来,后来的男方往往在娶亲文契上加上一项,说是“拖带有病子女若干随来夫家”,即使小孩子很健康也要这样写,日后若有三长二短可摆脱干系,免得生父族中之人前来纠缠。如带来的小孩受继父虐待而死,可解脱责任。久而久之,便成通例。凡娶有孩子的寡妇时,必注明“拖带有病……”,因“有病”与“油瓶”在昆山话里同音,渐渐地讹成是“拖油瓶”了。(郑涌泉)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