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进房上床,这头上那头下后即可自由。新娘进大门,婆屋一人用馍打其头(意为打掉凶气);新娘进洞房门时,由婆屋梳头的用擀面杖挑去其盖头,上床踏四角后,即倚在“柽子斗”上,不再抬头,这时送亲女客即入新房陪伴新娘。解放后此仪免除。进洞房后,男方出一夫妻儿女俱全的妇人给新娘梳头,将单发辫挽成卷,插上绒线花,标志其结束了处女时期,变成新妇,曰“上头”。解放后革除。
席面摆开后,由主事总管安排外家(即新郎母亲的娘家、父亲的外爷或舅辈)坐上席,其他亲友随便入座。酒过三巡上饭时,在席口前铺毡或席,新郎左,新娘右。执事人高唱:“老小外家,众亲邻友、做饭的,炒菜的,担水的、抬嫁妆的,甜饭素菜消停吃,叫新郎新娘给大家行礼。”(新郎叩头,新妇拜月礼)毕,新妇进大门和洞房门时,好闹者拦道要求新妇下拜。解放后多由新郎、新妇给上席敬酒。
待客毕,下午在院中设桌铺席,新郎、新妇站立席上,由一执事人喊唱,让新郎、新娘由近而远,由大而小,先祖父母、父母、后伯父母、叔、婶、堂伯父母、叔、婶、舅、姑、姨、姐等逐个叩行礼。新郎叩头,新娘除对父母外,一般行拜月礼。受头者,须给上礼。现在川道已除此礼,山区仍少有沿袭。
下午客走,上灯时,全家喝挂面汤,意味新妇与全家始结缘分。新郎新妇碗中一般各有四个合包蛋。吃中间,新郎、新妇换碗。调味时,小姑或姐多给新娘碗内放超量辣子和盐,新娘必须忍受吃下,不准剩饭。
也叫“闹房”。当晚上邻友赶来耍新,“新媳妇房中没老少”,强令新郎新娘以艳诗相对或当众作一些亲昵动作,或说一些谐语趣话。是夜通霄不熄灯。
次日新妇娘家向男方送挂面。一家一包,婆家接几份礼,就意味着有几家新亲。此晨新娘还要第一次下灶做饭(别人将面擀开、摺好让新妇切“三刀面”,表示面宽心宽)。好耍者在面中夹麻,使新妇切不断。吃饭时,新媳妇坐上席(公婆在世时只有这一次机会)。早饭仍摆席面,主要待娘家客和帮忙的。
婚后第三天,新郎带上礼品偕新娘同到娘家,称“熬十”(在娘屋住10天,亦有只住3天者)。“熬十”回来,娘家给新妇带上大蒸馍,叫“按口馍”(意为按住公婆及全家人的口,不要挑女儿的刺),至此婚礼才算全部结束。
以上叙述是中等以上人家婚礼,贫家则项项从简。有的只能坐上花杆回家,有的步行回家,更无繁琐仪注,只磕个头就算结婚。但也有不量力而行者,只顾讲排场,大讲财礼,大办妆奁,大宴宾客,造成婚后负债半生。为还债夫妻反目,家口不和。连清代商州知州王埏伊亦倡言婚嫁“勿论财奁”。
1953年颁布《婚姻法》后,方逐步废除了买卖婚姻和繁琐婚仪,勤俭办婚事相习成风。然至八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提高,结婚时嫁妆、嫁衣花费逐年增大,待客送礼不断升格。但进步青年则喜事新办,或旅游结婚,或集体结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团委、县妇联曾在县级机关组织集体结婚,河南乡、西河乡古城村亦举行过集体结婚。这两种婚礼节俭而文明。
岳丈家无儿,为女招婿,婚后生第一个儿子须随母姓,以延宗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男进女家日益增多,其子女姓氏随父随母两便。
解放前山区有女方因丈夫丧失劳动,遂招夫养夫者。一妻二夫,多有不睦。
解放前因男女双方皆家极贫或居住条件极差者,有姑嫂互换,虽不花财礼,但属包办婚姻。
封建社会讲究“从一而终”,清乾隆十年(1745),龙驹寨陈三英与夜村刘士奇女订婚。尚未过门,三英病故,刘氏19岁,守寡至死。官府虽予旌表,但刘氏终生寂寞难言之辛酸却有谁知?那时虽有改嫁者,也多系“买卖寡妇”,须向婆家娘屋两头纳彩。由于以再嫁为耻,迎娶多在晚上,举行极简婚仪。解放后有《婚姻法》作主,寡妇改嫁不再受人歧视。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