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点副食
腊月,绩溪民间原先家家做麻糖、串糖枝、炸面脆,炒花生和葵花子、南瓜子等。麻糖有冻米、炖谷米、谷花3种。殷实人家还做如意糖和花生芝麻糖。上个世纪80年代,花样增多,有麻片、饼干、蛋卷、糖枣等。春节期间以此奉客和饷邻里孩童。春节后,农民野外劳作常以麻糖充饥。进入二十一世纪,麻糖已不再家家户户都做,时鲜水果、外来包装和质量上乘的食品走入绩溪城乡,绩溪传统的茶食面临新的考验。绩溪人有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传统茶食成为一种怀旧时尚。传统著名糕点有盖头饼(空壳饼)、如意糖、短糖、糖饼、玉条、寸金糖、角豆糖、茭切片、雪枣、麻酥糖、芙蓉糕、云片糕、绿豆糕、百子糕、月饼等。其中以盖头饼,即空壳饼较为独特。伏岭地方特产——伏岭饼,指的就是空壳饼,简称壳饼,曾叫响绩溪徽岭南北,其德艺双馨的糕点师在民间已十分珍贵难得一见了。
民筵家宴
婚丧喜庆必摆酒席。绩溪约定俗成的宴席规制是,县城一带以六大盘(六大菜)、七碗四点四(七大菜、四点心、四热炒)居多,岭南农村多为九碗六(九大菜、六冷盘)或十碗八(十大菜、八冷盘)。并有上台鸡下台鱼的上席次序,酒窖包、焖粉是宴席中必有的两道主食,瓜籽、花生是冷盘中必上的干果。
岭北农村冬季酒席为“一品锅”,即将初制的半成品菜肴,分层盛入双耳铁锅,置于在户外院子或巷中一字排开的省柴灶或煤炉上,文火慢烧2至3小时即成。普通一品锅统称为“火龙锅”,底层盛腌渍菜或萝卜丝、干角豆,上盛鸡、鱼、肉、圆子,顶盖油豆腐包(每人4只)。高等一品锅雅称“三鲜锅”,香菇、木耳、冬笋及全鸡垫底,鸡蛋12枚(闰年13枚),上分层盛蹄膀、荷包蛋或鸭子夹16个,肉圆48个,油豆腐包32只,全鱼顶盖。寓意为鸡为凤在地(锅底),鱼为龙在天(锅面),肉圆为星宿,美其名曰“龙凤呈祥满天星”、“龙腾凤舞满天星”,表示隆重客气、如意吉祥。
席次安排
建国前男女分开设席,或分堂、分桌开宴。今岭北一般男席在晚上,结婚待新娘女席多在中午,因男席时间长,女席少吃酒,帮忙的妇女们可以协助东家将“一品锅”多次加热加菜。建国后演变为男女同宴、混合入座,体现男女平等。但首席和次席仍分男女宾。结婚,娘舅首席首位,娘舅母次席首位,姑、姨次之。寿庆,做寿者首席单座。丧事,抬重者(棺)首席,舅或娘门客次之。绩溪荆州殊异,丧事甥坐次席首位。建房起屋,砖、木、石工匠师傅坐首席和次席,因为砖匠盖脊瓦最高,所以往往工匠中以德高望重、手艺出众的砖匠坐首席首位,朋友次之,亲戚再次。席间主人逐桌敬酒、烟。开宴前半小时,东家放3次爆竹,第一次放一个,第二次放两个,第三次放三个,谓之“催席”;席前,东家的接客者还要手拿接客单,挨门挨户对照单子上门接客,重要的客人东家要亲自上门邀请,以示尊重或礼数到位;宴罢,放3个爆竹表示“散席”,主人站到自家大门口送客,说些道谢、谦虚、挽留、再会之类的好话、客套话,客人回敬感谢言辞。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