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的茶馆文化的起源吗?传说中国的茶馆起源于济南。
济南地处齐鲁交会之地,济南人豁达率真,乐于交友,且讲究礼仪。被人邀请喝茶或请别人喝茶,都要着装整洁,以示对别人尊重,衣冠不整是要被别人耻笑的。过去,人们生活水平差,一年到头难得有一身新衣服穿。平时在家,破衣烂衫的也凑付了。来了客人或出门会客,就不行了。于是,翻箱倒柜,找出一身比较整洁挺括的衣服穿上,才阳光灿烂起来。这身衣服,济南人就称之为“喝茶的”衣服。
济南人善饮茶,大约兴盛于唐代,已经有一千四五百年历史了。
到了宋代,饮茶风习更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就是说,茶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重要,成了老百姓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据记载,中国的茶馆就起源于济南。唐代有个叫封演的人,在公元8世纪写了一本《封氏闻见记》。封演说:自开元年间(713-741年),济南灵岩寺有个降魔大师大兴禅教,学禅打坐,不能睡觉,不吃晚餐,只许饮茶。结果,从此以后,寺僧们“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卷六《饮茶》)。可见,济南人善饮茶的风习由来已久。
济南人善饮茶,还与济南泉水众多有关,“佳茗配佳泉”便是饮茶上上境界。
今天的汉族人很少举行成年礼了,汉民族男女到成年时,取个学名就算进入成年期。但旧时的甘肃村民却要举行隆重的成年礼。每当一个人到了18岁时,家长要请阴阳、师公、庙管以及父亲、舅舅等人到当地神庙去举行成年仪...
怒族过去由于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山老林中,很难购置到铁(铜)锻造的锅,煮饭煮菜常用竹筒。在贡山丙中洛等地怒江边有大量的页岩,岩片很簿,在土中柔软,易采。见阳光后很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怒族人用其盖房子...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了孕...
义勇祠位于白云区石井街石潭路升平下街11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迄今曾作多次维修。坐西朝东。三路三进,中路为主祠,以青云巷相隔,左右为衬祠,总面阔31。46米,总进深51。26米,建筑占...
莆田“十音”,古称“十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乐,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在莆田,十音分为“武十音”和“文十音”, 黄石镇惠洋便是莆田武十音的发源地,惠洋十音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
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有一股静静流淌的文化清流,一直滋润着农村大地,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谚语。它是由历代农民,通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并且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就形...
滔滔黄河,绕河套、夺龙门,一路汹涌澎湃地走来。当大河行至山东惠民县清河镇时,河道忽呈南北走向,于拐弯处,有一处深潭,名曰“白龙湾”。历来素有“开了白龙湾,先冲武定府,后淹阳信县”的说法。作为黄河下游有...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最大的皮筏用600多个羊皮袋扎成,长12米,宽7米,6把浆,载重量在20至30吨之间。)。这种皮...
甘肃庆阳节日节令民俗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阴历年末岁初,人们历经一年的辛劳,值此冬尽春至之时,都需要歇一歇,认真隆重地庆祝一番。因此,春节是庆阳人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每到农历年关将近,人...
城阳村的村西有条张家胡同,相传是当年名道张三丰没当道士时居住的地场。说起当年没有出家入道的张三丰,那可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家境殷实,到了成婚的年龄,前来说亲的媒人踩破了门槛,最后,父母做主,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