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献礼后,孝子和亲友围坐灵堂守丧,通宵不寐,谓之“暖丧”。其间要升棺(把棺材抬起稍垫高一点)三次,意在恭送亡灵步步升入天堂。在关中东部华县农村,在这天黄昏时,还要为死者举行“祝道礼”。在唢呐声中,点主官、礼宾生一同出村,沿途设香案,由祝道官(点主官兼任)拈香、燃烛、由读祝者宣读祝文、道文,请祝道神保佑亡人灵柩顺利通过。在陕北的佳县、清涧县,这天夜里,孝子还要给死者“撒路灯”,在吹鼓手的引导下,孝子手捧祭品和点灯用具,走出村外祭奠亡魂,祭毕,将煤油浸过的粉笔或木片点燃,放在沿途的道路两旁,意在祝愿死者阴间能走金桥、过银桥。有的“撒路灯”同“请灵”一并举行。在韩城市一带,这天夜里还要请乐人去坟地“暖窑”,行前由女婿在前主祭,然后所有孝子及亲友皆往,到墓地后,于墓窑中烧麦草,或在墓四角放置烧红的木炭,并在四角各点灯一盏,再于墓门献馍、献菜,焚纸。返回时乐人前导,孝子跟在后面,在村中各巷走一遍,谓之“串夜”。陕南也有与此类似的习俗,死者入葬前一天夜里,家中主要亲人要在墓坑里过。
下葬俗称“埋人”,关中和陕北许多地方都是于葬日凌晨起灵,东方微明至太阳初出时下葬,棺材忌见太阳,而在关中的韩城市及陕南许多地方,则是在午后才起灵。起灵时,孝子在哀乐声中于灵前烧纸,跪着哭请灵柩出门,俗称“起丧”或“出殡”。门外鸣放鞭炮。按阴阳先生卜定的时间,先将灵柩移于门外,安放在棺罩内。棺罩又称“丧轿”,以木为架,前有龙头,后有龙尾,抬棺的木AA称为“龙AA”,意为死者乘龙升飞,送往西天遨游去了。棺罩上有顶盖,四周有布帷,顶端插一纸制大鹤,意为送死者“驾鹤仙游”。再放一只公鸡,称为“引魂鸡”,据说亡魂如果迷了路,鸡叫一声便会清醒过来。门外设香案,孝子跪于两旁,亲友焚香化纸拜奠于案前,谓之“门祭”。祭毕,由身壮力强的八个乡邻抬柩起行,名为“八仙抬灵”。在陕南的白河县,出殡时孝子端一碗饭,在灵柩上绕一周,然后将碗打碎,意思是死者不再吃阳问的饭了,有碗到阴间去吃。棺材抬起时,家中亲属要有一人坐在棺上,名为“压丧”,意思是把丧事压住,今后不犯重丧。灵柩出家后,所过村邻门前,各家点燃柴火,意在防止鬼魂进入家门。灵前系两条白布,长约丈余,孝子、孝孙手持哭丧棒,按辈份及长幼分前后顺序,弯腰牵引灵柩,古称“瑰绋”或“执引”。其他孝子男扶丧轿左,女扶丧轿右,徐徐前行。而在陕北许多地方,女孝子则不送至墓地,只送至村外大路口便返回。灵柩前边由死者的幼子或长孙打着引魂幡,边走边撒纸钱,迷信的说法是向鬼神买路。次后为“香器桌子”,上放死者遗像或牌位,后面紧跟着乐人和丧轿。丧轿的后面是扛举铭旌、祭器、彩旗的仪仗队。长子手持哭丧棒,头顶纸灰盆,于出村后第一个十字路口将纸灰盆摔碎。这个头顶纸灰盆者,一般是主管家产的继承人,其他人不可随便充任。途中灵柩不能落地,如必须停柩时,要停在离地约二尺高的两条长凳上。遇到十字路口,要烧化纸钱,名为“祭路”,据说是为死者烧买路钱。孝子一路恸哭,将灵柩送于墓地,卸去棺罩,孝男孝女跪在墓穴两侧。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将灵枢吊入墓穴,再以红线从棺材上垂吊。用罗盘校正方位,名为“分吉”。由长子进入墓穴,擦净棺木,棺上放铭旌、墓砖,上写死者生卒年月日。棺材左侧,用一红布袋,内装五谷杂粮,放在食品罐上,称为“粮仓”;右侧放一红木匣子,内装冥币,称为“钱库”,这叫“左仓右库”,意思是死者在阴间吃用有余。棺材上还要摆上烟袋、茶具、旁边摆放陪葬的泥人、金童玉女、竹弓羽箭,墓角点“长明灯”。在延长县,阴阳先生还要在棺材上放一块“五雷瓦”,瓦上画有五雷咒语,上写“纳土大吉”、“人土为安”,意在镇风水、保吉祥。一切安排妥当,孝子要倒退着走出墓穴,边走边用于草把墓中的脚印擦掉。填土时,如果死者是男,先由舅家填土三锨;死者是女,则由娘家先填土三锨,接着由孝子填土,然后再由乡邻填土。填累了,把锨放在地上,由别人接着再填,不能把工具传给别人,也忌从别人手中接工具。
在陕北的延川县,出殡时最忌途中下雨,而棺材入墓后下雨,则视为吉兆,俗云“若要贫,雨洒灵;若要富,雨洒墓”。因棺材的“材”宇与“财”谐音,雨淋在棺材上,认为把财冲走了;棺材入墓后下雨,则“财”已深埋不露,后辈便可托死者的荫庇而发家致富。在关中西部的凤翔县,向墓中填土时,丧主家朝空中撒“墓馍头”,填土者抢食,据说吃了“墓馒头”,托死者的阴德,可以长命百岁。在陕北的富县和陕南的勉县、南郑县一带,则是由阴阳先生手端木升,内装五谷,一边由墓前向墓后撒,一边念道:“一撒风调雨顺,二撒国泰民安。三撒子孙满堂,四撒合家平安……。”孝子跪地,两手背后,牵起后衣角,接阴阳先生撒的五谷,名为“接五福”,迷信者认为接了五福,蒙死者的福荫,就会兴旺富裕。填土时要鸣放鞭炮,孝子叩头烧纸,墓冢垒成圆锥形或椭圆形,高一米多,底部直径约两米左右。垒成后,插上哭丧棒、引魂幡、岁岁纸,然后焚烧花圈及各种纸扎。返回时,男孝子要向村邻叩头“谢纸”,女孝子进村后要七步一叩首哭回家去。回至家门口,门外点然柴草,人人须跨火堆进门,以祛除不祥。抬丧的“龙AA”,要放在外面日晒夜露几天才能拿回家去。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