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是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由于春节是旧历一年的开始,旧时人们普遍相信在此期间发生的某些事情,预兆着新的一年问的吉凶休咎。又由于春节时间最长——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从而形成了十分繁琐的禁忌。
除了春节外,其它传统的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等,也有一些禁忌。
建国后,许多禁忌已被淘汰,仅留存于老年人的记忆中;另外一些禁忌依然留存于民间,尤其在农村中有影响。
本文记述的是旧时陕西逢年过节期问的主要禁忌。
一、春节
在所有场合,忌讳说不吉利的话,如“鬼怪”、“死亡”、“背时”、“没钱”、“害病”、“破了”、“打了”、“完了”、“烧了”等。如果非说不可,则改换为另一种说法,如将“死了”改称为“走了”、“老了”、“升仙了”,把饺子破了说成饺子“挣了”,将“完了”、“没有了”改为“起了”等。如听见小孩说了不吉利的话,要及时制止。由于小孩说话时大人不一定在场,说了犯忌讳的话无法及时制止,所以还要在家中贴上写有“童言无忌”的红纸条。不能吵架、骂人。第一次外出只能说“发财”、“有福”、“富”等吉利话。
色彩尚红,忌白。因为丧事尚白,故为喜庆事所忌。但在旧时,陕西陕南、关中不忌白衣。《陇蜀余闻》云:“汉中风俗尚白,男子妇女皆以白布裹头,或以黄绢而加白帕其上。昔人谓为诸葛武侯带孝,后遂不除。汉中膝太守严其禁,十年渐以衰止。然西凤诸府俗皆然,而华州、渭南等处尤甚,凡元旦吉礼,必用素冠白衣相贺,则为武侯之说非也。”《临潼县志》云:“妇人虽浓妆亦必以白布饰其首。盖西方金也,山日太白,故多尚白,从来远矣。”春节期间,忌打破碗、碟、盆及其它器物,忌丢失东西。如果发生这些事情,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忌洗衣服被褥,忌穿破旧衣裳。忌动刀剪、针线。忌剃头,洛南县俗谚云:“剃头,死舅。”南郑县忌别人摸自己的头。忌讨账,认为此时讨账对债主与欠债人都不吉利。忌请医生看病,否则认为一年内经常要害病,经常找医生。忌外出遇见出殡者,如遇见,认为一年问诸事都会不顺心。
忌孝子拜年。孝子忌贴红纸春联。忌嫁出去的女儿在娘家过年。汉阴县吃米饭时,饭里不准泡汤,担心诸事会“泡汤”之故;忌食圆形锅巴,忌破“团圆”之故。以上禁忌,以初一、初二、初三为最严格。
此外,春节期间的一些特定日子还有特殊的禁忌。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