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好心的神仙知道蜈蚣精天天在这里害人,决心把蜈蚣精堵死在洞里。神仙来到白龙岭,他用粪箕,把泥土堆在洞口。但要想堵住洞口,必须要三天之内鸡不叫狗不咬,一口气把洞口堵严,不然就会白费工夫。到第二天晚上,眼看就要把洞口堵起来了。这里蜈蚣精从洞里探出头来一看,见一个高大的汉子正挑着泥土向洞口走来,它立刻明白神仙来治它来了。蜈蚣精自知斗不神仙,就学着鸡狗的声音大叫起来。神仙见蜈蚣精识破天机,气得甩下担子,一跺脚离开了白龙岭,另想办法去了。
一天早上,东兴的码头上来了一乞丐,骨瘦如柴,衣衫破烂,背一个几十斤重的大南瓜,向船边走来,对船老板说:“如果你们的船去北海,我想顺路搭你的船去,不知道行不行?”老板听说乞丐要去北海,心里暗暗高兴:“这回有送给蜈蚣精吃的人了!”想到这里他便热情地对乞丐说:“明早辰时初刻末船,你来吧。”乞丐得到船老板的允许,就待在码头上一直等到天亮。天亮了,这艘船慢慢地驶出了北仑河,进入了北部湾。快到蜈蚣精的洞口时,乞丐叫船工帮他煨熟了一大南瓜,说是自有用途。
船在翻腾的大海上越来越颠簸了。这时,蜈蚣从洞里游了出来,浪涛突然减弱了,蜈蚣精扒住船舷以,张开了血盘大口。船老板对乞丐说:“乞丐公,委屈你了。”说着,动手要把他推下海。乞丐摆手说“你等一等,先把煨熟的南瓜拿给我。”当船老板把南瓜拿给他时,乞丐立刻把那个煨得滚烫滚烫的大南瓜高高举起,用力朝蜈蚣精的嘴里砸去。蜈蚣精一口呑下大南瓜,烫得它嚎啕大叫翻滚起来。海随着它的翻滚掀起一排排山峰一般的浪头,船只剧烈地颠簸着。船上的人一个个面如白蜡,唯有乞丐安然自得地倚在船舷上。说也怪,不管风有多大,浪有多高,船就是翻不了。原来,这乞丐就是神仙变的。蜈蚣精在海里没翻腾多大一会就断作三截:头一截,身一截,尾一截。这三截尸首一齐卷进了海浪里。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