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坐落京津之间,有着都市和乡村相融合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是千百年来和自然社会斗争的结晶,包涵着人们对文化构造的态度,反映廊坊人的精神风貌,思想历程。
廊坊古邑,民直风淳,向有清誉。曾在廊坊辖区的《东安县志》可查:顺天多文雅人,多技艺沉鸷,多村力、重许诺,多豪杰,人性宽舒,劲勇而沉静,风俗朴茂,燕冀俗尚悲歌慷慨,自古则然。东安古名邑,风气浑纯而民俗质直,治得其道则妥顺,治非其道貌岸然亦忍,慑伏而敢肆。非如它邑之民,宽则驯,急则扰,暴悍未易,绥柔也。人性质而好,刚直而不校,士习儒业,家勤稼穑,崇德尚义,顾耻修身,以忠孝励其俗,以诗礼传其家,诗礼传家,君子之所长,冯籍傲物,斯民之所短,民情淳厚,深以朋友汗为耻,婚丧颇知周助,遂末少而务本多,渐重读书之教,若节俭之风,或不及划焉。
廊坊各民族的习俗在历史的演变中,有些发展扩大了,有的被简化甚至衰落,已成为文化的历史证明,一些新的习俗风尚渐次形成,流布民间,日蚀月食的鸣锣敲盆驱逐天狗之风早已匿迹,下冰雹往院子里扔菜刀之举也告消声音,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自由恋爱强烈冲击!所占历史舞台日益消减,旅游结婚,集体婚礼给甜蜜的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计划生育,优生少育由国策渐积成俗强烈冲击着?多子多福“的旧式首先观念的楼台,令其摇摇欲坠。求雨祈子的龙王庙娘娘庙已成为历史烟尘,火葬取代土葬,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新的节日化入习俗,当然,一些传统习俗生命力依然旺盛,并且不断注入新机,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看灯,清明祭扫墓地,中秋节腊八粥,岁末大扫除等。习俗的兴衰是民族文化衍进的一面镜子,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审美理想的寄托,是人类精神支柱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反馈,是他们的哲学观念的文化心理、伦理道德的具体表现,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月为一年之始。正月初一“接财神”。清晨出动,燃放鞭炮,全村人争放第一挂鞭,早者在四五点钏就放了。迎完财神,就开始拜年。拜年尤以新媳为最,由婆婆或长嫂领队,挨门拜,既拜了年,又为新媳妇作了引见,以便将来邻里的和睦相处,互相照应,辈分较高的,一般在家里受拜,男子也有头天晚上拜除夕的。拜年之风行至现在,已经更换了许多内容,一般只是族里朋友互拜。亲朋之间,一日拜不完,要拜好几日。
正月不剃头理发,传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正月里要接新姑爷住岳父家,名为“住新正”未婚男子在初二要把未婚妻接到家里,待为上宾,体贴倍至。出阁女子要在正月里回娘家省亲。
正月不娶媳妇,腊月里不订婚,名为“正不娶,腊不订”。
初三初四妇女禁作针工,初三作针工者“伤夫守寡”,初四做针工者“断子绝户”,实为给辛劳了一年的妇女放假,亦取家口兴旺之吉。
初五俗称“破五”,“破”指烂事、乱事、财源不旺、庄稼欠收等不顺心事。这天要吃饺子,把这些不顺心事全都“包”起来今年不要再出现,故而饺子要捏得紧而又紧,严而又严格,免得煮破。
初七初八,不许作针工,传说“七七八八,老鸦拔苗”,作针工的动作象拔苗,老鸦学了就会地里实施,这日子吃饺子或菜饽饽,“包”;的动作是捏名为“捏老鸦嘴”。
正月十五元宵节,亦称灯节,十四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残灯,家家户户吃元宵,是夜放灯,各家把自制的花灯挂于门外。有的灯上有灯谜,供人观赏,猜测。若是夜有雪,则称“正月十五雪打灯”免征丰收在望,倍加喜庆,逛灯人将会更多,可以说是农历一年中最为繁盛的节日。
散灯科儿:正月十五、十六日散灯科儿,灯科会。会头组织人力物力,用竹骨宣纸糊很多开放着的莲花,中间放一条浸过食油的捻。晚上,灯科儿会会员敲锣打鼓,提着灯笼,高叫”散灯科儿喽”到河边、井台、十字路口、树叉,乱葬岗点燃油捻引燃蓬花,引得大人小孩围观,热门非凡,据传此是为超渡溺水、投井、上吊、夭折的冤魂怨鬼,这些鬼魂抓住灯科儿后便可脱生而去。
散灯花,正月十五、十六日用白纸剪成小块儿,捻一个捻,沾食油,点着放在缸台、锅台、墙角,一般在自己家中进行,谓之散灯花。
正月二十五,是“填仓”日。”填仓二十五,小米干饭熬豆腐”不论贫富,家家都吃此饭,是日起大早”打囤”,撒柴灰在屋内院里囤成圆圈,象征”囤”,在中心放一把杂粮,粮上压砖,谓之”填仓打囤”,待日出后,掀砖检看,砖上粘什么粮粒,则预示什么丰收。民谚有云”二十五,刮东风,豌豆大麦不收成”,商贾之家亦打囤,但砖下压的是钱,此俗已鲜为人知。
二十五夜里禁灯,传说是夜”老鼠会亲”耗子的良辰吉日,点灯干扰了耗子的好事,会激怒它们来报复,此俗已绝迹。
二月初一,女人不做针工,否则,不定那天,房上会掉下长虫,正好搭在脖子上。有人说,忌针工之日,实为整年辛勤操劳的妇女变相放假,有人则言,此纯粹是懒婆娘为偷闲编出的鬼话,此日是”太阳生日”,人们要为太阳祝寿,供事简单,院中放一桌,供品只一烧饼(或烙饼)油条,再烧上几柱香。磕头的是老妇,供品由儿童享受。
二月初二,龙抬头,吃饭要说出与龙的联系和好处.如吃饼,是龙鳞,可免皮肤病,免生疮,吃面条 ,为龙须,可长寿,吃饺子是龙耳,可使耳聪并免冻耳,鸡蛋,为龙眼,可明目,吃米饭,是龙籽,能数数,智力好,是日剃头者甚众,虽初一开业,但大多数人要等今日剃头,以取”龙抬头”之吉利。
二月初二还可以拜晚年。
惊蛰过后,百虫俱苏,跃跃出洞,为防今年不被蝎蛰虫咬,人们用红纸剪成公鸡剪刀贴于窗,亦有用秫秸蔑编成剪刀公鸡,插于窗上,意思是毒虫被鸡吃刀剪,以免被除数咬挨蜇之灾,此俗遗风尚存,擅于剪纸编扎者,尤大展其才艺。
清明节插柳看花,扫墓祭祖,铲去坟上杂草,敷新土拍实,用大土块将白纸挂秆压于坟顶,坟前摆供、烧香、放鞭或磕头民间传说此日为“鬼过年”,是喜庆日,扫墓人不许哭,值此白旗猎猎,清风飒飒,淳朴之气浓郁。清明前十天,后十天均可过,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不动烟火,吃剩冷饭食不厌精。
现此俗唯余上坟祭酒,也有供品,有的只是上坟,向祖先鞠躬致敬,许多机关学校到烈士陵园祭扫革命烈士墓,一般要献花圈鞠躬致敬、默哀,小学生们还要在墓前宣誓。
五月初五端午节,本地谷称“五当五”古饮葛蒲酒,采药插艾,贴符追节,日要端午,以五色线系小儿臂,以避毒。此俗为纪念屈原而留下的。这一日,要吃粽子、鸡蛋、桑椹、樱桃,门上要插艾蒿,这是为避免黄巢乱杀而插的暗号标记,现此俗唯余吃粽子之类,屈原遗事仍广传民间。是日,要用红布剪成拇指大小的葫芦样的东西,缀在孩子的腋窝下,据说可以“免灾”,现此俗仍有老妇善作,用以疼爱后代。
夏至,夏至虽不是节日,但此日有俗,民间日“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是以夏至日吃饺子,流传至今。
六月六日中天节,曝衣、储水、漉作 ,此日晒皮衣,皮衣经夏不脱毛,不受虫蚀,此俗“六月六,看谷绣”,一般农民仍遵守旧谚,此日下地看庄稼,估计年成,准备家事。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
北方农村民谚——“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有几个字眼,需要搞明白。农谚中的“冬”是指冬至;“年”是指农历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是指元宵节这天。一、冬定果民间自古有“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的...
满族的婚俗比较有讲究。有三日婚之说。皆为媒约之说,通常是用三天来完成的,比较有特色,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满族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来一般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与汉族通婚。...
柬埔寨王国国庆日为11月9日,也是该国的独立日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南部。首都金边。面积18.1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20万。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9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创造了举世闻名...
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技术灾难,有些会造成很大的技术和人员的损失和伤亡,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一起来看看吧!一、爱沙尼亚号海难在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中爱沙...
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隐士答:缘是命。此人听的糊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
相传公元208年,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抗魏大计,两人曾联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石头山、蛇山一带观察山川地势。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当时诸葛亮为这得天独厚的险峻地势所震撼,...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