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著名花儿歌唱家朱仲禄对这两个名称作了发挥,他在《谈谈“花儿”》一文中说“花儿”与“少年”的意思是这样的:男的在唱词里称女的为“花儿”,而女的则称男的为“少年”。他们把唱“花儿”也叫“漫花儿”或“浸少年”譬如男的要逗女的和他对唱,就唱道:“这一个‘花儿’是年轻的,你为啥呀不漫个‘少年" 哩?”假如女的要逗男的和她对唱,就是:“好一个阿哥是年轻的,你为啥呀不漫个‘花儿’呢? ”“花儿”与“少年” 这两个名词虽有这样的区别,但实际使用上并不十分严格。
由于朱仲禄等人的宣传推广,大多数群众都乐于接受这一解释,认为“花儿”是男歌手对心上人的呢称,“少年”是男歌手自称或者是女歌手对心上人的爱称。久而久之,这种称呼便成了这种民歌的名称。
近几年来,一些同志对这种传统的看法提出了异议。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认为花儿与少年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民歌,洮岷地区的称为花儿,河湟地区的是少年。洮岷地区把花儿从不叫少年,反过来,以前河湟地区群众也从来不叫花儿。这两种民歌,不论从称谓,还是从唱词形式、音乐特征看,都不一样,张亚雄先生最先对这个问题作了论述:
“花儿”,指所钟爱的女人;“少年”则是男人们自觉的一种口号。追求人生意义,唯有少年为黄金时代,而恋爱钟情诸般韵事,唯少年能尽所欢。是以歌者虽龙钟老人,其歌仍然以“少年”名之。楚辞中拿香草比美人,诗人也往往将花比玉,而以“花儿”名其歌,可谓独擅一格。又说:花事为少年倜傥之行径,故“花儿”又名 “少年” 。据其自称,他这种见解早在一九二一年北京时就已写成文章了,说明他对“花儿”和“少年”的名称来源作了长期的思考探索。正因为这是我国第一个花儿学专家长期研究探讨的结晶,而且在花儿歌词中找出了不少例证。如:我维的花儿你没见,万花中挑下的牡丹。日月就象打墙的板,上下翻,催老了一层的少年。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