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对年夜饭历来十分重视。他们将除夕夜的团圆饭称作“围炉”,这是因为过去桌子底下还放盆燃着木炭的小烘炉,或围吃火锅,可以取暖,如今多用电火锅代替。这天,远在异乡的游子,即使在交通不便的过去,即使远走南洋,他们也会争取赶回家乡“围炉”。 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未来,这一幕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对于家中尚有外出未归者,家人仍会为其摆好碗筷,并将其喜爱的菜肴盛于碗中,以代表家人团圆。而家中女眷们则在饭后抓紧洗涮锅碗瓢盘和衣物,因为初一后是忌讳洗涤的,那会“一贫如洗”的。
闽南旧俗中,还有家长率子女围炉守岁的习俗,最好是彻夜守着,能为父母添寿;而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代表是长辈祝愿孩子健康成长。如今,虽然这些旧俗逐渐淡出,但是“围炉”这餐饭却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十分讲究菜肴的名称和搭配,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寄寓吉祥如意。
在闽南人的年夜饭中,有几样菜肴是绝对不能少的:
一是长年菜,即菠菜或芥菜,意寓“平安长寿”。而且不可以切根,不能切断,要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棵。
二是血蚶,这也是闽南很有特色的风俗,寓意来年发财,金银满室。闽南有言曰“蚶壳钱大赚钱”,据说蚶壳为古代贝币(蚶壳仔钱),故此,闽南人还有个风俗,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初五才收拾。
三是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有年年高升,生活水平年年提高之意。
同时,年夜饭中还要吃肉丸(圆)、鱼丸(圆)加上家人欢聚,合称“三元”,即合家团圆。有的地方则是排骨汤加肉丸,寓意“骨肉团圆”。
海蛎煎则有“兜金兜银”之意;
萝卜也不可少,因其闽南语为“菜头”,则有“(好)彩头”(吉兆)之意;
豆腐谐音“富”,即丰裕富足;
鸡,则是大吉大利;
鱼,则为即年年有余;
春饼(薄饼)又称春卷,是年年有剩。又因其作料多样,以面皮包卷而成,寓意合家团聚;
还要吃甘蔗,寓“节节甜,年年好”之意。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