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其实,“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农历腊月十五开始,过年正式拉开序幕,到次年的正月十五,过年才接近尾声。
十五代表圆满,腊月十五代表一年的圆满。
腊月十五,是民间“祭玉帝,祈平安”的日子。在过去,这日要请一个有学问的老者用毛笔撰写一份“平安文书”,其大致内容是:某县某乡某人,代表全家向玉皇大帝祈求平安。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
古人把祭祀土地公公称为“牙祭”或者“做牙”,一年有24次“牙祭”,腊月二十六是一年之中最后一个牙祭日,称为“尾牙节”,最隆重。
过去人们平时很少能沾点荤腥,所以干脆把“尾牙节”吃肉叫“打牙祭”。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相传灶王爷每年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善恶,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赏善惩恶,或赐福或降灾。所以家家要打扫得干干净净,供上灶糖,让灶王爷多说些好话。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旧俗还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民间谚语说,“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各地还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
民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鸡”谐音“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另外,因为习俗讲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准备好了。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周代开始至今已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大地春回的最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居室,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你知道吗,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踏青、放风筝...
王府井天主教堂,俗称东堂,又叫圣诺瑟教堂、八面槽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耶稣会士在北京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教堂。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中...
花娘寨地处安徽省金寨县,是金寨十大山寨之一,位于关庙乡胭脂村西南角,有石头城门,石头城墙,寨王府遗址,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山寨。山寨里目前仍保存有当年的古建筑,残垣断壁。有南北两个石头城门,石砌城墙约五公...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
青岛市市花——山茶花、月季花1988年3月,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确定雪松为青岛市的市树,山茶(耐冬)、月季为青岛市的市花。山茶(耐冬)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变种较多,有单瓣、...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的内容和形式齐全,内涵深刻。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结合,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定民...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