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岛叫做“方壶”。
第二,战国初期成书的《禹贡》中说,“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这里说的“岛夷”就是现在的台湾。
第三,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关于“凋题国”有这样的说明:“其国之人在脸上点涅,身体则画鳞采,也就是鲛人。”由于台湾的原住民到1960年左右仍还有脸鲸蓝纹的情形,同时身上刺青的也不少,因而推断“凋题国”就是台湾。
第四,《汉书》中记载说:“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东缀”即指台湾。
第五,《三国志》“孙权、陆逊传”中都说:“吴王孙权,遣将士浮海,求夷州和亶州”。亶州是海南岛,孙权的将士没有去成;夷州是台湾,孙权的将士曾经去过。
第六,《隋书》“流求列传”中记载,隋场帝派大将朱宽到流求国,又派陈陵率兵征服流求。那时候的台湾大都是原住民(高山族)。朱宽到台湾时,可能是从鹿港上岸,鹿港的高山族语就叫流求。因而研究古时所称的流求,并非现在的琉球,而是台湾。隋、宋时称流求;元时称琉求;肯初部分史书及私人著作还使用过留仇、琉球、流虬等称呼;明后期称小琉求。
第七,国民党主席连战家的开台祖、《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先生说,闽南人刚到台湾,因为水土不服,很多人得病死了,埋在台湾,因此他们称台湾是“埋冤”。
第八,明朝万历年间,陈第所写的《东番记》,第一次提出“大员”二字,从此,大员、台员,演变成今天的“台湾”的名字。
第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沿用“台湾”称呼的同时;又名其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
第十,日本人曾先后称台湾为大惠国、高砂、高山国、多伽佐古等。
第十一,西方航海者及不少外国史地著作多用“福尔摩萨”来称呼台湾。朋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葡萄牙人驾商船航行东海。途经台湾时,眺望岛上山势雄伟,山岳如画,林木葱郁,不禁大声赞叹“福尔摩萨”(意为美丽;太美之意),从此西方的航海图上便有了“福尔摩萨”这个地名。
第十二,荷兰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因野生梅花鹿多,曾叫“鹿岛”,当时地名带“鹿”字者多达50余处。明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和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由于大量捕杀野生梅花鹿,先后向日本出口15万张和12万张鹿皮,以致造成该亚种于1969年灭绝,仅余数十只在动物园内圈养,台湾地名今带“鹿”字的仅有鹿港一处。
但是,真正把台湾全岛称为“台湾”,是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将“东宁”复名“台湾”,设置台湾府(下置3县),隶属于福朗厦门道。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周代开始至今已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大地春回的最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居室,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你知道吗,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踏青、放风筝...
王府井天主教堂,俗称东堂,又叫圣诺瑟教堂、八面槽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耶稣会士在北京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教堂。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中...
花娘寨地处安徽省金寨县,是金寨十大山寨之一,位于关庙乡胭脂村西南角,有石头城门,石头城墙,寨王府遗址,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山寨。山寨里目前仍保存有当年的古建筑,残垣断壁。有南北两个石头城门,石砌城墙约五公...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
青岛市市花——山茶花、月季花1988年3月,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确定雪松为青岛市的市树,山茶(耐冬)、月季为青岛市的市花。山茶(耐冬)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变种较多,有单瓣、...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的内容和形式齐全,内涵深刻。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结合,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定民...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