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州第一名镇水冶,此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太行山的出山口,著名的商品集散地。这里物阜民丰,人民勤劳聪明,精于谋算,紧邻镇西的村子井家庄,就是宋朝名相韩琦的出生地。
韩琦,字稚圭,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1008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少年聪明过人,读书刻苦,博闻强记,1027年参加科举考试取得甲科第二名,自此开始了宦海沉浮。1058年6月,50周岁的韩琦被宋仁宗拜为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开始了其十年的宰相生涯。韩琦一生,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相,位高权重,政绩显赫,功勋卓著,忧国忧民,被称为“一代贤相”。宋英宗年间进右仆射,封魏国公,人生达到了顶峰。
然而,仅仅是位高权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一定就能留下什么,衮衮诸公在封建王朝不绝如缕,但能被百姓叫得上名字的寥若晨星;高官厚禄也富不了几代,再多的财富也如风沙一样散了聚、聚了散,终至归于虚无。在中原、在豫北、在安阳,有一座院落和苏堤、白堤、武侯祠、岳麓书院一样闻名遐迩、青史留名,这就是韩琦建造的昼锦堂和后人为纪念韩琦而建的韩王庙。

宋仁宗至和年间,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的职务赴任相州。到任后,韩琦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请来巧匠,对相州府进行扩建,在州署后修建一座堂舍,作为修身养性之地,并据《汉书·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之句,反其意而用之,取名“昼锦堂”。建成后的昼锦堂宏伟秀丽,古朴优雅,文人墨客慕名来会,纵谈诗文,成为宋代以来著名的园林和书院。
昼锦堂建成后,韩琦邀请好友,宋朝文坛领袖欧阳修为之题记。出于对韩公的崇敬,欧阳修欣然命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昼锦堂记》。文章对韩琦给予了高度赞扬,还对韩琦的政绩给予了恰当的评价:“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文章还赞誉韩琦身居显位,不炫耀富贵,将韩琦和苏秦、朱买臣作深刻比较,指出后者一旦得志,便“高车驷马,旗旄导前,骑卒拥后”,大摆排场,衣锦还乡。而韩琦追求的却是“德被生民,功施社稷”,这种情怀和志向,令人敬佩和赞扬,不但在当时社会非常难能可贵,就在今天也非常有教育意义。《昼锦堂记》简洁明畅,说理透辟,成为传世名篇。

更为珍贵的是,立于昼锦堂内的昼锦堂记碑,被世人称为“三绝碑”或“四绝碑”。欧阳修撰文后,由大书法家邵必篆写碑额,礼部侍郎、大书法家蔡襄书丹。因文章绝妙,书法绝精,记述之人绝奇,故称“三绝碑”或“四绝碑”。书法史上论及宋代的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蔡襄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楷书入宋以后,蔡襄是宋代楷书的第一人。出于对韩琦的尊重,蔡襄在书丹《昼锦堂记》的过程中十分慎重,别出心裁,每个字单独写上十遍,择其最佳者进行拼合,故《昼锦堂记》碑又号称“百衲碑”,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由此可见韩琦在世人心目中的位置。我国古代书法名家米芾、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钱泳和康熙皇帝,均以《昼锦堂记》为内容创作书画。
韩琦和范仲淹、包拯、富弼、文彦博、苏轼、司马光、王安石等同处一个时代,经历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政治风云。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富弼、韩琦等名臣为相,执掌朝纲,整顿吏治,于京师建立太学,各州县普遍建立学校,并且改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和评判标准,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扰。后来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改革也被废止。韩琦先后在扬州、郓州和相州等地做官,前后长达11年。
韩琦一生在政治上建树颇多,1036年,韩琦任右司谏。韩琦以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位居中枢却才德不具、无所建树为由,连疏其过,使4人同日被罢官职,朝野大震。两年后,西北部的大夏公然对抗北宋。韩琦受命领兵御敌,他在前线善于分析敌情,合理用兵。当时流传着这样一支民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韩琦和范仲淹在这段时间合力御敌,深得将士信赖,时称“韩范”。其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宋词鉴赏辞典》仅存韩琦4首词,但却被列在“被鉴赏者”的名单之内,可见其在诗词方面的造诣。
公元1075年6月24日,韩琦病逝于相州,终年68岁。宋神宗“辍视朝三日,发哀于后苑”,赐神道碑,并亲题“两朝顾命,定策元勋”碑文赐之,谥号“忠献”。葬于今殷都区北蒙办事处皇甫屯村西的凤凰岗下。

韩琦去世后,家乡人民非常怀念他,在昼锦堂西侧紧挨商王庙的地方修建韩魏公祠,俗称“韩王庙”。而昼锦堂却作为著名的书院流传至今,民国年间,在昼锦堂旧址成立省立第十一中学,解放后改为安阳市第五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现在学校已迁到新的校址,昼锦堂和韩王庙作为重要的文物而被保护、修缮。如今,韩琦后人有80多万人。
安阳市成立了韩氏宗亲会,每年农历七月初二是韩琦生日,海内外韩琦后人在韩魏公祠举行“韩氏恳亲大会”。穿过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撩开历史的迷离尘雾,魏国公韩琦在人民的心目中愈加伟岸,他的淡薄名利,实干兴邦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昼锦堂仍然世世代代对国人起着警示教育作用。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