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龙日是云南楚雄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祈雨节,彝语称为“门捏底”。季春三月是一年中天干少雨时节,彝族群众担心四月间小秧栽不下去,就以村落或家族为单位,相约成群,在毕摩的主持下,选择寨子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到山顶祭天求雨。
彝族认为祭天求雨的山越高离行雨的天龙越近,求雨就更加灵验。祭天求雨仪式是在村寨附近最高的山顶,选一棵大树作为“龙树”,在龙树下摆设祭坛,在祭坛上铺垫青松毛,摆上酒、茶、米、肉等祭品,点起清香,杀鸡宰羊,敬奉“天龙”。
彝族古老的祈雨节,世代相传延续至今,表达了彝族人民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朴实心愿。
斯德哥尔摩水节(Stockholm Water Festival)始于1991年,每年8月举行一次,宗旨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水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有歌舞、音乐、杂技、戏剧、电影,以及陆地上或水上的体育竞赛和表演等。演出者除有一流艺术家和专业文艺团体外,还有业余文艺爱好者。音乐会由瑞典国王主持的皇家音乐会盛大而隆重,会上有瑞典和外国的一些艺术家演奏或演唱世界名曲名歌等。
市中心王宫、议会、外交部、国王公园一带是主要的娱乐活动区,到处是临时搭起的大舞台或演出帐篷。活动场地内设有整齐的餐厅、酒馆、咖啡厅和出售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快餐食品的售货亭。
有各国水问题专家参加的国际水讨论会、颁发斯德哥尔摩水奖 (Stockholm Water prize)、“波罗地海水奖”、“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等是水节的重要项目。
斯德哥尔摩水奖是一项国际水环境奖,由斯德哥尔摩水基金会提供奖金,每年颁发给为解决世界水问题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奖金15万美元。
客家民谚云:“四月八,水打老母鸭”。这是从季节上来说的,意思是:到了农历四月初八前后,赣南、闽西和粤东等客家地域进入了雨季,下大雨、发大水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像老母鸭这样非常熟悉水性的家禽,都会受到洪水冲击。“四月八,大水刮”,有的客家地域又把“四月八”叫做水节。
客家人把“四月八”视作夏天的开始,就象用六月六来告诫人们夏天行将结束,沉甸甸的秋天即将来临一样。永定县陈东乡有句民谚:“不重年,不重节,只重四月八”。可见“四月八”这个民间节日在客家人心中的地位。赣南客家有“四月八”有吃咸蛋的习俗,民间有“立夏不吃蛋,上坎跌下坎”的俗语。立夏开始进入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热天容易疲劳、掉膘。立夏吃蛋,叫做“补夏”,补充营养,强身健体,干活有劲。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客家地区吃禽蛋的习俗是图腾崇拜的遗存,或者说是图腾崇拜的传承。
“四月八”的活动丰富多彩,既有庆祝春耕完满结束,和向神龙祈福,求保佑风调雨顺活动;又家祷告瑞狮护卫地方安定,人口康宁,以及企望稻粟丰收,六畜兴旺等意思。况且客家人有着“平时莫斗伍(打平伙),年节莫孤凄”的传统习惯。他们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就指望着这样的类似“四月八”或端午、中秋等大节来开心一场,同时借以联络亲友和乡邻。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有着两百多年的传承基础,是黑龙江省达斡尔、鄂伦春、蒙、汉等诸多民族特定历史时代的习俗写照。
它由原始信仰引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和映照多民族生产生活、社会活动、民间文艺等多元文化内涵。庆典活动期间,当地各民族举行各种传统仪式,有民俗表演、传统歌舞、升水祭祀、泉湖灯会、射猎饮水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圣水节发源于“神鹿示水”的民间故事。达斡尔人和蒙古人定于每年五月初五,从四面八方赶到此地,庆祝他们发现了神水。后来,人们在药泉山上建起了钟灵寺,在池子旁建起了黑龙庙。从此,这里便有了五月端午节药泉山下“药泉会”的习俗。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自1993年“世界水日”诞生后,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