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齿,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很陌生,但其实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曾经有过漆齿、染齿和包齿的习俗。他们多集中在云南,它们是傣族、布朗族、基诺族、佤族、哈尼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此外海南省的黎族和广西的壮族也有染齿习俗。
染齿习俗,可以分为有意用“染料”染齿和因嗜好嚼食某种东西染齿两种类型,同时还包括用金属片包齿。
我国的傣族、基诺族和布朗族有用植物脂烟自制“颜料”染齿的习惯,因植物脂烟所制颜料有光泽,似漆,所以也就叫“漆齿”。云南傣族男女从十四、五岁开始。有用家木烟涂牙齿的习惯,认为把牙齿染得愈黑愈美,因此结婚时新娘是特别要将牙齿染黑的。基诺族的染齿“颜料”,却多用梨木。其法是将爆烧后的梨木放在竹筒内,上面盖上铁锅片,待铁片上的烟脂成发光的黑漆状时,即手持铁锅片用上面的梨木烟脂染齿。布朗族的染齿“颜料”却用红毛树枝制成,其法是将红毛树枝点燃,让黑烟熏在铁锅片上,积黑烟而待用。
除了上面所说的“牙齿愈黑愈美”的装饰作用外,染黑的牙齿还象上了一层“漆”,有保护作用。同时,更明显的是,“漆齿”还是一种表达爱情的手段,其中也可能还包含着某种原始崇拜意味。基诺族的染齿也是一种互相爱慕和尊敬的表示,青年男女在一起相聚时,姑娘常把铁片端到自己爱慕的青年面前请其染齿;
此俗是基诺族的古老传统,据说不习此俗者死后将不受祖先的鬼魂的欢迎。布朗族漆齿习俗的内在含义也与此相似。颜思久在《布朗族的恋爱与婚姻》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秋收后的黄昏时分,(布朗)姑娘们穿着统裙和紧身短衫,特别打扮一番,三、五成群地在火塘边纺线或编草排,等待男青年们的来访。夜幕终于来临,一群伙子吹着呜呜的短笛或弹着叮咚作响的三弦来了,姑娘们连忙让坐招呼,她们一边谈笑一边用红毛树枝在铁锅片上饶取黑烟,帮助男青年们染牙齿,然后男青年们也烧取黑烟帮助姑娘们染牙齿,或在每年的宗教节日期间,男女青年聚会,互相帮助染牙齿。经过染牙齿后的人,才算进入了成年,从此获得了恋爱、结婚的权利。”
傣族、基诺族、布朗族染齿有两点共同之处,一是用的都是树脂黑烟,二是染成发亮的黑色。与此不同,部分哈尼族却染成红色,染料是一种叫作“紫梗”的植物。哈尼族的男女青年到15岁的年龄后,相同村寨的同龄友伴,互相邀约选定时间和地点,用紫梗帮助对方染红牙齿,改换头饰,表明他(她)们已进入青年时期,男女双方可以寻找对象恋爱、结婚。此外,台湾高山族有些地方的支系,青年们每天也用一种野草擦齿,使牙齿愈来愈黑。
染齿的另一种手段是嚼槟榔。嚼槟榔是一种生活在湿热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嗜好,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染齿,染齿是在嚼槟榔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傣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黎族等都有嚼槟榔的习俗,部分壮族也有嚼食槟榔的习俗。但是,并非所有的“嚼槟榔”都嚼的是真正的槟榔,事实上,不少少数民族嚼的都是槟榔的代用品,又不过仍称之为“嚼槟榔”就是了。
槟榔,棕榈科常绿乔木,果呈椭圆形,橙红色。槟榔的花果均具芳香,可供食用及药用,有消积、杀虫、下气行水的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槟榔含生物碱、槟榔次碱和鞣酸碱,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和溶解脂肪、帮助消化的作用。我国傣族多生活在云南边疆的“瘴气之区”,湿热多雨,为了预防疾病发生,多嚼食槟榔。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槟榔不但成为待客的佳品,还成为喜庆、吉祥和团结和睦的象征。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