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元江、新平两地的傣家人每逢传统节日,都习惯摘回几串槟榔,用水洗净加工好,再用金箔、红带包裹装饰起来,摆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作为一种陈设,十分典雅。他们嚼槟榔的情形是很有风趣的,每次嚼槟榔时,第一枚一定要虔诚地奉献给德高望重的老者或长辈,这意味着尊重老人。第二枚槟榔则属于家里最小的孩子,这是表示把老一代的爱抚、希望和智慧传给下一代。最后,再把槟榔依次分给家庭的其他成员。由于长期嚼食槟榔,牙齿由红而黑。据说,嚼槟榔染黑了的牙齿不会害“虫牙”,“少齿疾发生”。
我国海南岛也盛产槟榔,槟榔也就是海南黎族尤其是妇女十分嗜好的食品。黎族妇女嚼槟挪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葵叶包着放人口内细细咀嚼,然后将残渣吐掉。初时口唇均呈红色,由于长期嚼用而终于使牙齿变成永远洗刷不掉的黑色。
佤族、阿昌族等所嚼食的“槟榔”并非树上所结果实的槟榔,而是人工制成的代用品。佤族的“槟挪”用麻栗树叶和石灰煮成,即将麻栗树叶来回家后,放在锅里熬出水汁,再掺以熟石灰拌搅,使之成半液体(糊)状,舀出放在笋壳上,待凝固冷硬后即成圆饼形的“槟榔”。这种自制的“槟榔”除自用外,还可以作为商品上市交易和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嚼食这样的槟榔时,要接上草烟、石灰等物,增加刺激性和具有嚼真槟榔一样的效果。阿昌族妇女在结婚以后,就有“嚼槟榔”的习惯。她们嚼的,其实就是草烟和芦子,长期嚼用同样唇红齿黑。她们认为黑齿才美观。
嚼槟榔染齿使成永久性的黑色,和美观联系在一起,也和爱情、婚姻联系在一起。傣族妇女认为,汉族男人的白齿“象马齿一样难看”,而在他们的诗歌中却有“牙齿黑得发亮的美丽姑娘啊”这样的诗句。元江、新平的傣族青年男女传情定亲就靠的“嗯玛来”,即馈赠槟榔,小卜少送给小卜冒的槟榔装在荷包里,小卜冒送给小卜少的槟榔装在精致的小盒里。而在婚嫁喜庆时,更不可无槟榔待客。海南黎族男女青年经过多次交往而互相了解之后,双方如果情投意合,就互送槟榔以身相许,并表示互相守约,永不变心。在吃槟榔时,男女双方深情地唱道:“两人定约心准准,咬破槟榔两口吞,嫔榔红红味儿香,哥妹俩人心不变。”
广西龙州壮族对槟榔也有特殊的感情。在青年人举行的婚礼上,新郎带到女家的第一件礼品就是槟榔。作为礼品的槟榔放在一个用红绸包结着的方盒里。木制方盒上中间是红色的圆形“喜”字,两边精雕细刻着两棵槟榔树,枝叶相交,结实累累。媒人要把盒子打开,将槟榔果取出来,切成碎片——分给到场的人;然后人们将其蘸上蛎灰,再用蒌叶包裹,放进嘴里慢嚼,向新郎新娘表示祝贺。这里的槟榔,表示一种礼节和祝福,祝福新人爱情永笃,相好到老。
槟榔就象抽烟喝茶一样,嚼食多了也会有瘾,成为一种特殊嗜好。宋代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晚年被贬谪到宜州(今广西宜山),受壮族人的影响,也会食槟榔,食得上瘾后,甚至写诗叫人寄槟榔:“蛮烟雨裹红千树,逐水排痰肘后方,莫笑忍饥穷县令,烦君一斛寄槟榔。”把槟榔结实的情景和嚼食槟榔的好处都写到了,可见这位“穷县令”对槟榔的感情之深:也许,这位宋代名诗人的牙齿也染黑了。
鄂伦春族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神秘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鄂伦春人的家乡,几千里的苍茫林海造就了鄂伦春人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他们就地取材、以狍皮制作服饰的传统。鄂伦春人在制作狍皮服饰时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奇特风俗,由于历史环境不同,我们对这些现象很难理解。在美国墨西哥的小镇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骷髅,究竟为何墨西哥人如此喜欢骷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可曾遇见或幻想过一群骷髅的狂欢...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
端午“泰极否来” 古人过端午是这样“驱邪”的古时候的人们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恶日,随着时间推移,至今仍然流传和保存了许多在端午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世易时移,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一天...
灵泉寺摩崖塔林位于安阳西25公里灵宝山南麓崖上,位于善应镇南坪村南。因山就势,每层塔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共有塔龛156座,其中40座有塔铭题记。塔龛名称有灰身塔、支提塔、像塔、灵塔、散身塔、碎身塔、...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
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汉族特色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产。相传起源于北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关于它的美妙的传说故事,不过版本不一样吆,采集这里大...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