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指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从罗平彝族婚嫁习俗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独特的颜色观
在罗平彝族婚嫁习俗的提亲、许口和迎亲等环节中多见红色,如:用红布封装一坛好酒,新娘着红衣、红色喜帕(类似汉族的红盖头)。可以看出彝人对红的崇尚,另外,他们还崇尚黑色和黄色。三种颜色也有着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黑色表示尊贵和庄重;红色象征勇敢和热情;黄色代表美丽和光明。
然而,罗平彝族的颜色观是有潜在的汉民族文化背景的。汉族也崇尚红色,只不过汉族认为红色代表吉祥、喜庆,而彝族认为红色象征勇敢、热情。以“黑白”两种颜色来命名彝族内部的的等级甚至族称也难免有汉文化的痕迹。黑者未经开化,是生蛮;而白者是已经开化之臣民,曰熟蛮。汉族在历史上政治经济多处于优势,拥有权力,于是把“贵白贱黑”的心态无意或有意地带进对彝族的称呼中。从处于优势地位的汉语出发,已开化的彝族为白彝,反之是黑彝。这种说法是与历代王朝的意识形态是相符合的。由此推之,历史文献上的“乌蛮”,“白蛮”的区分可能也是这种原因。
其实,色彩对彝族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所不透。书法、绘画、摄影、包括文学创作,都离不开色彩表现与色彩审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里面涵盖了很多色彩的要素。色彩与彝族传统民俗文化之间相为连里,相得益彰。色彩真实直观地再现了彝族传统民俗文化,并为其创造幻觉空间的效果。人们通过色彩去感知去再现彝族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或多个侧面。彝俗文化也为色彩涂抹了绮丽而愧丽的一笔,使色彩在纵深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拓展。
(二)、浓厚的酒文化
酒,在彝族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于是,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自然成为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彝族酒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它在振奋精神、和谐关系、传播信息、征婚纳聘等方面,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高山峡谷间,彝族自身传统的万物有灵观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不时还主宰着人们的头脑,酒,就成为人们“通灵”的要件,在“驱邪”、“赶鬼”、人生礼仪、祭祖慰神,甚至下种收割、出门归家等方面,都少不了用酒。
其酒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种类与制作、酒具、饮法、酒与人生仪礼等方面,特别是酒类与特别的酒具。从酒的制作工艺来分,有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几种。而其酒具除与其他民族一样使用玻璃、陶、瓷、金属等原料制成的外,还用牛角、羊角、木、竹等酒具,特别是罗平钟山彝族制作和使用的漆木酒具,堪称酒具珍宝,早已享誉县内外。酒具用特选的木材作料,有专门的师傅从事这一行业,酒具上施以黄、红、黑三色,器物有酒盘、酒壶、酒杯等,壶有鸟嘴壶、遍身壶、圆壶等多种,大小尺寸不等;杯有兽脚杯、鹰爪杯、雁爪杯等,过去彝族等级森严,酒具也因此有尊卑之分。
彝族饮酒非常特别,分别有“吃白酒”、“咂酒”和“转转酒”等饮法,其间还要伴以猜拳酒令、酒曲、酒舞和相关的说唱等艺术。在彝族地区,有酒歌必有酒舞,有酒舞必有酒歌
在彝族婚嫁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酒,可见酒在彝族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在饮食方面与汉族的差异性。这在彝族的“尔比”(相当于汉语的格言、谚语和警句)中有充分体现。如:“彝区是美酒, 汉区是茶水”。酒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尤其特别, 婚丧嫁娶、社会交往都离不开酒。“一个人值一匹马, 一匹马值一杯酒”。在彝族社会不论多大的事情或纠纷, 只要有美酒为媒介, 就能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中国是茶的故乡, 汉族的茶道和茶文化更是举世闻名。“汉族再忙见肉就不忙, 彝族再忙见酒就不忙”, 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彝汉两个族群对饮食偏好的不同态度。彝族人可以豪饮美酒, 在食肉方面特别讲究客气, 绝对不可挑肥拣瘦。
当然,彝族酒文化的独特性是与彝族地区的物产、彝族自身信仰、彝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因素共同促成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其糟粕逐渐淡化和消失,留下彝族烙印的是熠熠生辉的酒文化。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