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中的互助合作
“化賨”在纳西族人的理解中就是一个在物质上相互帮助。具体地说,这种民间结社的“化賨”是,当某家需要一笔资金而又难以筹措时,即邀约亲友邻里,组织“化賨”。成员每人拿出一定的资金先供邀约者使用,帮助这家人解决眼前燃眉之急,以后便定期筹措,轮流合作。
和家修认为,最初的“化賨”活动,应该产生在以物互助中。过去,丽江的百姓不富裕,许多家庭贫困,不时去邻里乡亲家中借点油米以果腹,有的人家办喜事或办丧事,也缺银两的,少不了去东家或西家借。在那种贫困的年代,纳西人更是少有机会吃到丰盛大餐,于是有人想出办法:邀约几位好友从各家里拿出一些米、肉等,各个朋友组成了“賨友”,大家拿出了各自的财物,每个月给一个人,总要轮到自己,慢慢地,这样的活动就盛行起来。“这种以物互助的形式应该在纳西族人中延续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化賨’这种活动也多半在纳西妇女中进行,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们在整个家庭中是主外的。”和家修说。
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活动一直延续,但是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化賨”活动形式经常为大家邀约若干个朋友,组成一个类似同学会的“化賨”组织,然后推举出一位賨长,其他成员就称为賨友。賨长组织大家从某月起进行“化賨”活动。该活动一般为一个月组织一次,要求每位賨友每月拿出固定数额的一笔钱,这笔钱称为“賨钱”。把賨钱先拿给最急需用钱的第一位賨友使用,第二个月又拿给第二位賨友使用,依此种方式类推,直到所有的賨友都拿完賨钱,即完成了一轮“化賨”活动,然后开始新的一轮,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到了进行“化賨”活动的那天,拿賨钱的賨友就邀约其他賨友或是到自家里聊天、休闲一天,或是组织大家到室外游玩一天。由物到钱,过去因为贫穷而以物互助演化成了以货币的形式,这是化賨活动最终的变化形式。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
宝马是世界著名的豪车品牌,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宝马不想奔驰那样推价格多极其昂贵的超跑,但是在普通车型中的价格也是非常突出了,定价大多在30-200万之间。那最贵的宝马多少钱呢?,目前宝马推出的最贵的车...
很久以前,在乌蒙山脚下,白水河象一条驯顺的解银龙,平稳地在山谷间流淌,浇灌着两岸田坝里的稻田。这里的布依人民,依靠这银子般的白水,勤劳地耕种,和平和生活。大家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后来,白水河上游的上硐...
兴宁并非无战事之福地,“长毛”——太平军在横扫大江南北之后,同样把战火烧至古齐昌。清咸丰九年(1859年)3月20日黎明,“长毛”首目石镇吉、石镇常攻下梅州后,25日攻兴宁城。时知县彭蕴炜利用坚固的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徐闻县龙塘镇赤坎仔都在村前的海边举行隆重的奠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独特的场面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当天早上六点开始,来自该村境的各路游神队伍便开始吹响集结号,旗手队,醒狮...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