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很早就生活在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的骆越一支。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骆越人属牂牁国的臣民,今桂西北和黔西南即古骆越地。布依族至今仍保存古骆越人的许多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盘江河谷和平乐、北乡、花障、鲁沟、龙广、木咱等地的布依族聚居区,仍沿袭古骆越人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即今所称“吊脚楼”及其演变的“地楼”、“半边楼”。布依族的铜鼓,也是古骆越人的文化特征。布依语同骆越语相近,据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载: 骆越人称母亲为“米囊”, 布依语称母亲为“乜”。许多布依村寨或附近的山坡、田地名称,均以古骆越语的委、平、洛、坝、纳、浪、板、巧、岜、冗、者、央、内、打等语音为词头命名。
布依族的族称,秦以前称濮越,两汉六朝称濮僚,唐宋元代被称为蛮、番;明清至民国末年被称为仲家。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尊重民族意愿,在1953年冬召开的布依族代表人士协商统一民族名称的会议上,根据布依族自称的历史,以“濮”与“布”、“越”、“俚”与“依”读音相近,统一用“布依”为本民族的族称,正本清源,恢复了布依族族称的本来面目。
在布依族形成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形成民族迁徙与融合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战争、移民、贸易、避难等。据史志记载,自春秋战国以来,县境有十余次规模较大的移民,其中,北宋迄清末移民最多。明初“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清乾隆、嘉庆年间招民垦种,咸同之后开通商路等,江南、湖广及四川等地迁来居民不少。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与当地土著通婚,而后成为布依族。
布依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长期使用汉文,解放后制定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文,在部分布依族地区推行。
布依族有254万多人(1990年),其中90%以上居住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属云贵高原的东部。
布依族地区是隆起于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之间的一个亚热带岩溶化高原,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布依族聚居区,苗岭山水横贯其中,山的主脉由西向东延伸,支脉绵亘全区,主峰云雾山在都匀、贵定之间。西北部有乌蒙山,由滇延伸至黔,海拔多在2500-2800米,其中韭草坪达2900米,是贵州高原最高峰,也是贵州高原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地势起伏,海拔落差大。布依族地区属中、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如花溪附近的镇山布依族石头寨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广大的布依族住地,山多石头多,而且多为水成岩。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就利用当地的石头建起了一座座美丽的石板房。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周代开始至今已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大地春回的最美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居室,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你知道吗,清明节除了祭扫先人,还包括踏青、放风筝...
王府井天主教堂,俗称东堂,又叫圣诺瑟教堂、八面槽教堂。位于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也是耶稣会士在北京继宣武门天主堂之后兴建的第二座教堂。天主教王府井教堂又称王府井天主堂,是北京四大天主...
“台湾”这两个字如何来的,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可谓众说纷纭。事实上,台湾除了有“台湾”的名称之,还有10多个以上的名字。比较具体的有以下几种:第一,早在殷商时代,把台湾称作“岱舆”、“员峤”,把澎湖列...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优美、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之为中...
花娘寨地处安徽省金寨县,是金寨十大山寨之一,位于关庙乡胭脂村西南角,有石头城门,石头城墙,寨王府遗址,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山寨。山寨里目前仍保存有当年的古建筑,残垣断壁。有南北两个石头城门,石砌城墙约五公...
社交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
青岛市市花——山茶花、月季花1988年3月,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确定雪松为青岛市的市树,山茶(耐冬)、月季为青岛市的市花。山茶(耐冬) 山茶科,山茶属,常绿阔叶小乔木、灌木。变种较多,有单瓣、...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祭祀的内容和形式齐全,内涵深刻。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结合,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定民...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