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回民分散居住在淮北亳县、涡阳、皖东和县及安庆等地,其婚姻习俗的宗教色彩相当浓厚。
婚龄:《古兰经》规定女孩九岁,男孩十二岁为“出幼”,即到了可以结婚的成年。建国前,凡回族集中居住的地区,早婚现象比较严重。
通婚范围
回族限制同乳兄弟姐妹间结婚。无论有无血缘关系,只要同吃过一个奶头乳汁的人都不能通婚。并实行严格的民族内婚,即使回族男姓娶其他民族妇女为妻,他的妻子婚后必须信仰伊斯兰教,回族女性决不能与其他民族男姓结婚。
提亲:谓之“说茶”,也称为“受谢”。在伊斯兰教做大礼拜的“主麻日”,男方家长邀请媒人往女家提亲,向女方家长介绍男方家及其儿子情况,女方家长一般不及时表态。
在媒人安排下,再在另一个“主麻日”,男女双方在父母带领下,在清真寺做礼拜时,男女双方及其家长互看几眼,如果“相中”了,再在下一个“主麻日”,媒人到女家讨回话时,即商定“受谢”事宜,表示女方已信任媒人,应允了这门亲事。受谢时,女方收下媒人带来的男方的礼物。如没有相中,女方则婉言谢绝。
订婚:又叫“定茶”、“吃喜茶”、“下允书”。在“主麻日”清晨,男方请四大媒红到女家下允书。允书又称经名柬,柬上写希望未婚夫妇遵守伊斯兰教的五项基本功(即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男方还送首饰和“鸳鸯锭子”的糖心饼,女方用“整桌”酒席招待,喝定酒后吃面条。订婚仪式时,由阿訇先念《古兰经》表示祝福,然后展开允书,填上男女双方名字,阿訇及媒人都画押,作为订婚凭证。然后媒人到男方下书,男方亦用“整桌”酒席招待,酒后吃馍。仪式仍如在女家一样,允书男女双方父母各存一份。
商定婚期:称“要好”,即男方要求女方确定结婚的日子。先由男方选定两个“主麻日”,通过媒人送交女方,由女方决定喜期。这时男方也要送礼物。
婚前礼俗:按伊斯兰教规定,婚前一月,即将成婚的男女不能见面。婚前一天,男女双方家里分别请阿訇给新郎和新娘赎罪。阿訇念完经后,教育两新人要尊敬父母、公婆,好好工作,忠于真主。然后,女家为新娘开脸、沐浴,男家为新郎修面、沐浴,叫“大净”。
撒床:结婚日,当花轿抬向女家时,男家在新房内由妇女行“撒床”仪式,边撒边念撒床歌。
祈福:结婚日早晨,男家要请阿訇在堂屋跪坐朗诵《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男方家庭成员和亲友也都前来跪着听经,念完经,以婚筵首席招待阿訇,饭后,新郎在媒人及阿訇等的陪同下,带上礼品,到新娘家迎接。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