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是中国象棋上的一个术语,指动用车、马、炮、兵(卒)向对方将(帅)发起进攻,并欲置于死地。“屈龟军”即是将(帅)受到致命打击,如屈龟那样动弹不得,只好认输。此语用来比喻某人处在一个无法施展才华的环境里。
“卒子”即士兵、差役。此语用来比喻某人素质较差,只能听唤他人调遣,被人家当做枪来使用。
《山海经》说:“闽在海中”。远古时,福建东部低地,海水入侵,莆仙二县,由仙游东南至莆田南北洋皆为海域。在莆田只有广业诸山出没海滨一带而已,其中九华、壶山二山之间,海水环抱,成一大湾,处连涵江、江口、黄石、笏石各地,皆海滨人交通所及,南北洋数万顷的田地,还在海中。后由于陆地上升和泥沙冲积,使黄石、华亭等地渐成平陆。于是有了“沉七洲,浮莆田”的传说。
莆田古称兴化,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当时兴化军管辖兴化、莆田、仙游三县。广化寺原名金仙院,原为南北朝梁陈间即陈永定二年(558)大儒郑露三兄弟所捐的住宅。隋开皇九年(589)改名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皇帝赐寺额“灵岩”,故改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易名广化寺,并进行大规模扩建。故言“未有兴化,先有广化”。
鹅头古城位于埭头镇鹅头村鹅头山腰上(亦称鳌山),相传称“鹅穴”,地形如鹅头一样,从大蚶山的一脉向北,直伸兴化湾。因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优越,在宋代逐渐成了莆仙货物集散地,并建有石头城堡以保护集市商贸货仓。但由于鹅头城比较偏僻,水陆交通不便,且没有深水避风澳,大轮船无法入港直接装卸,故有识之士和商贸家分别在白湖、宁海、三江口等地进行探索性试航。经过比较,地处涵江的三江口是最佳的港口,不但陆路可通福州、泉州、厦门,内河水路可通莆田南北洋平原各地,溪船也可直达仙游。这样,三江口港成了莆田最大的海运港口,鹅头港便逐渐荒废了。
旧时莆田人称涵江为“红头”,故有“先鹅头,后红头”的民间谚语。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莆仙地区,从初一到初五,天天像过节似的,俗称“五日节”,即初一吃米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麦螺,初四门窗两旁插艾草,据说是为了驱邪避毒,初五中午,按例全家吃面条,洗“午时水”。“午时水”是用菖蒲、艾草等几种野草放在大锅中加水煮成,据说用此水沐浴能驱病防疫,此外在煮“午时水”时,还放些鸭蛋和新采的黄豆荚。蛋煮熟后,壳被草汁染成嫩黄色,剥开吃,别有滋味。过了“五日节”,就恢复平时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可吃了。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是莆仙人民“送纸”祭祖的日子,因此在十三、十四日,出嫁的女子必须提前备办牲礼,回家祭奠已故的父亲或母亲。牲礼放在竹编油漆的红色花篮里,要分装成一担挑到娘家,后娘家回礼,再挑回家,故言“挑来挑去”。
此言即焖芋头与炒米粉,是莆仙人在中秋节的传统风味美食。因莆仙方言“裙”与“权”谐音,所以这道菜寓权且、将就度日的意思。
“红头”即涵江的俗称,铺指店铺。涵江自古是繁华之地,有“小上海”之称。此言指涵江是繁荣的商埠。
“三十暝”即大年三十夜晚,“有工”即有闲时间,“ 鲁戏”指除夕夜在城隍庙上演的戏。鲁指瘟神;福州一带有“拏”神,专门拏拿人魂的神。因城隍庙中有“鲁部大神”,故称“鲁戏”。此言乃指旧社会穷人在大年三十为逃避债主讨债,而躲到城隍庙看鲁戏,而债主也不敢到城隍庙来讨债,以免触犯神怒。所以看戏是假,躲债是真。此俗早已绝迹。
九里洋在莆田江口,旧时这里河道纵横,进去后容易迷路出不来。叫天是叫苦不迭的意思。此言用来比喻某人陷落困境,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冲沁与马栏均为莆田北高地名,地处沿海,有沙地没有水田,当地人民以渔业为生,故言此地母鸡不识得谷壳。此言用来比喻到了一个人地生疏的地方。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吊丧》,该剧亦叫《英台山伯》,事久是山伯的书僮。此言用来比喻做做样子而已。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六出祁山》。司马懿是魏军统帅,魏延虽是蜀军大将,但孔明早已看出他有反相,久后必生祸害,故言“烧死魏延也好,烧死司马懿也好”。此言用来比喻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文峰宫位在莆田城内文献路,宫内奉祀海神妈祖,旧时记有戏班规章的总簿也放在该宫内,而不放在奉祀戏神雷海青的瑞云祖庙,所以戏班要是发生纠纷时,便言“文峰宫请总簿看”。
语出莆仙戏传统剧目《王郡主归宗》。宗保即杨家将中的杨宗保,讲亲戚是讲亲事、婚事。此言用来比喻选择适当的时机。
莆仙戏在演出时,先由鼓头(鼓手)击鼓三下,称为“报鼓”,尔后放鞭炮,打起三通锣鼓,称为“三锣鼓”,接下戏开演。要是几个戏班一起演出,唱对台戏,打三锣鼓,那就更热闹了。此言用来比喻有好多事须同时办的紧张情况。
语出莆仙传统剧目《王魁》,剧中桂英用刀割喉而死,所以此言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钱”的意思,谁去动用此钱,就是居心不良,不得好死。
莆仙戏在农村多为搭戏棚演出,观众一般是围在戏棚前方和左右边观看,要是观众稀少,就会露出棚脚。此言用来形容某件事没人理睬,没有市场。
语出莆仙戏《三打王英》。王英为了劝说义兄铫刚出师抗番救汉,而不记私仇,甘冒皮肉之苦。他先后被杖三次,每次受杖之后,铫刚都请他饮酒,他则言“横直(横竖)就是‘打换吃’。”此语用来比喻受小恩而吃大亏。
过去莆仙戏班不大,所有行头、道具和其他用具分装在正笼、副笼、头笼、四笼里。由于在外流动演出,常受到地痞、劣绅的欺侮,动辄就被扣留戏笼,致使无法到别处演出。此语用来比喻出外打工者的苦处。
语出莆仙戏《高怀德》。郑恩自诩武艺超群,天下无敌,谁料被一个乞丐打败,原来这乞丐是绿林英雄豪杰所扮,武艺更高强。此言告诫人们不可趾高气扬,衣帽取人,亦不可欺侮弱势群体。
“鸡母”即母鸡,“鸡母老公”即公鸡。此言意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三斤半鸡母”是小母鸡,“老鹞”即老鹰,此言讽刺一些年轻人缺乏经验和胆量,在大事临头时缩头缩脚,茫然不知所措。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