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章八景源自宋代。北宋仁宗(1023-1062)年间,有了峰道人在县城西黄岑岭南宝云山上,建有宝云寺,为其修身之地;随后,宋元丰年间(约为1078-1085),有荣印弹师化缘募捐,在南关口偏西、往潢溪方向路旁建起雄伟壮观的普化寺;淳熙乙已(1185)年间,宜章县令、临川吴镒又辟有蒙岩与艮岩景致;经元、明两代后其余诸景逐渐形成,选取有特色的八处命名为“宜章八景”。历代官宦、文人学士、商贾游人只要驻足宜章,必定前往浏览观光,心旷神怡、豪情满怀,留下无数脍炙人口人口的诗篇。
明代成化户部尚书、宜章名士邓庠在他或与同朝为官的友人游览八景后,更写了许多著名诗词,更为八景增添了不少光彩。到清末后,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频繁的战事,八景遂少有修葺,景况日渐衰落颓废,有的竟不复存在了。虽然,景去物空,但历代宜章人却不曾淡忘,时时想要重新瞻仰这些独具特色的景致。
黄岑是骑田大岭之一,地跨数县,主山在宜章。山高二十九里,从城南曲尺岭拾阶而上,古木夹道,沿山路上下均有凉亭,供路人息脚。整个黄岑岭松杉翠柏,一片葱绿,特别是在雨后,更是郁郁葱葱、新翠欲滴。
主景是在“木根寺”(又叫白蜇庙、或蜇龙庙,当地人又称大庙,系祭祀白蜇和灵应二神),庙前有两株千年古杉,高十余丈,每株至少要七八个人方能合抱起来,支干繁茂,遮云盖日。左右还有九株略小的子杉,也有数百年之久,称为“九子杉”。草木枎梳、香烟缭绕、云雾升腾,十分壮观。
主景与曲折山道、青石凉亭、上下周围茂密的林木瑶草,构成了“黄岑叠翠”一景。
有邓庠诗赞道:
衡岳南来第一峰,宜阳秀奇此山钟。
岚薰红日层霄近,翠滴苍松瑞霭浓。
高比昆仑攀玉柱,清如彭蘸芙蓉。
谁能传得壶中术,缩地移将献九重。
拟以虚实写意手法,突出主体(即主景)而用多层次烘托体现“叠翠”色彩。
据传寺前古树得到神人呵护,无人敢砍伐。后来,某朝有一在宜章任县令的杨某,欲取一木以作棺木,卜告于神,神怒斥之不允。杨令不听神令,强行砍伐一木,罢官归乡,舟过洞庭湖时,风浪大作,竟连人带木及舟均覆于湖底。为此,更给“黄岑叠翠”平添神秘的色彩。
白水垂虹一景,在县西北五里杨家坠、宝云山的左面。万木丛中,有一巨石突兀山腰,山上山水飞流直下,成一白色瀑布,如白练挂于山前。飞瀑之水冲击于突兀巨石上,溅射出无数水花,在阳光照射下,则形成一弯经久不散的彩虹,真可谓是其趣天成。尤其是在春夏间,山水充盈,瀑布与彩虹互相映照,更是艳丽壮观,游人无不驻足观赏。更有许多文人骚客观后成诵,留下许多诗文。其中邓尚书诗赞道:
沧浪闲咏濯缨歌,白水寻源景致多。
虹影穿云蟠地轴,琼花喷雪落天河。
飞流晓霁光涵月,入洞春深翠染波。
浩浩终归南海去,膏腴善奍玉山禾。
此景,看似单调,应以写实与意景相结合,脱出一般飞瀑的绘画品貌,将山光、水色、奇石、以及林木、花草融于画中,亦可加入观瀑者的赞叹雀跃,以衬托景致奇观。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