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北团乡上江坊村民就开始游大粽的准备。他们用上万片粽叶缝制粽衣,120斤糯米裹粽(其中用60斤蒸成糯米饭装入尖顶,60斤生糯米浸泡后装入粽底),制作成1.6米高的笋状大粽。初七晨下锅,蒸煮四天四夜。十二日用金箔纸包裹,贴上吉祥纸花。另包上百个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在宗祠内吹吹打打供奉一天。
十三日出游,神铳、鸣锣开道。二棚大粽、龙凤旗、花灯、古事棚、“五谷真仙”轿队列,一路吹打,浩浩荡荡,沿着田间大道、村民家门前游行。
热闹完毕,四邻妇女到“福手”家(制作大粽的家庭)讨小粽,想生男孩讨公粽吃,要生女孩讨母粽吃,大粽则分给村民酿酒。据传掺上游过的大粽米酿出的酒,醇香扑鼻,特别带劲。二月一过,春耕大忙开始了,家家备酒闹春耕,去夺取夏粮丰收。
芷溪花灯,由苏州引进,以宫灯为主灯,分二层、三层结构。外围配上花篮、纱灯、牡丹灯、鳌鱼灯、画上字画或装制罗汉、古装人物等,多达113盏小灯,组合而成。点灯用特制玻璃杯装蒸过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晒精选的灯芯。
每个花灯要12个抬护,元霄节芷溪按姓氏轮流出灯,曾出过110多个花灯长队。花团锦簇,琳琅满目,配以苏州锣鼓和十番乐队,十分壮观。
犁春牛由中原传入连城南部地区,约五百年历史。每年立春前后,以家或片为单位,群众自发组织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整个队伍,由七人的锣鼓队开道,二位童男童女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利灯。牵牛僮牵着用红绸布扎花絮披头的健壮耕牛,后接犁田、送饭、钓鱼、挑柴、抬农具、读书、担牛草、挑谷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余人组成。牵牛僮和犁田者扮丑,即兴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声。他们卷袖、赤脚、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围裙。观众多时还要唱山歌,俨然是一幅模拟春耕劳作的热闹非凡的春耕图。
由几队犁春牛舞蹈队组成了大队游行队伍,群众在家门前用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各种农耕的夸张动作,配以锣鼓、乐曲声,引得围观群众乐而忘忧,热闹非凡。据传,装扮犁春牛的犍牛一年无灾无病,依仗耕牛劳作的农民也就丰收有望也。
新泉镇四邻有东南、西、北三个村,农历正月十四日,家家筹备“烧炮”无宵活动,他们购置一万至十万响的鞭炮,用一块门板作垫,将炮仗密集圈围成三角旗状的鞭炮团,悬挂在屋前空坪上。
十五日凌晨一时许,村民抬着“三太祖师”菩萨轿,狮、豹、龙、凤旗、锣鼓、十番队列,自北、西至东南村旅行一日。每到家户门前,村民就烧香点烛,燃放鞭炮。只听一声炸响,倾刻之间,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炮团非放,而是烧,取一年大发吉利之兆。
傍晚,游行队列才能到东南村老街,数百村民户主,早已恭候老街两旁,列队成阵,人人手中抓着一只大公鸡,面前摆上盛有少许清水的三只碗,点燃香烛。街游行队列到面前,立即割鸡血入碗,祷告神灵庇佑,马上倒扣鸡血,以示虔诚,街上血流成河。“三太祖师”返庙,村民将鸡带到滚沸的温泉边拔毛清肠,然后回家煮鸡下酒,宴请亲友。温泉边数百人杀鸡场面蔚为奇观。
“游金瓜棚”是姑田镇的后洋、邓屋、新庄、石厚、溪口、城兜、长校、上地、河畲、郭坑十个村庄联袂组成的民俗活动,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举行。主要内容是展示丰收成果,祈求五谷丰登。
“游金瓜棚”的由来,源于群众对“罗仙公”的崇拜。据说闽西一带旧有“罗仙公”三位兄弟神仙,能保佑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群众每年春耕开始前都要到仙公庙祈祷丰年,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在虽然游行仍有仙公神像,但主要的内容已转到丰收成果的展示了。
“游金瓜棚”规模盛大,场面十分壮观,除了各类民俗游行中必有的神铳、彩旗开路、古事台、花灯、十番鼓乐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活动的中心:150多台的“金瓜棚”。瓜棚系扎制而成,由人扛着,上扎由塑料、吹塑、绸缎、彩纸、金属片等原料精心制成的五谷、瓜果、稻麦、甘薯、玉米、冬瓜、西瓜、丝瓜、大白菜、卷心菜等各种农产品,鲜嫩欲滴,维妙维肖,最多的是南瓜棚,因南瓜色泽金黄,连城俗称金瓜,因而得名游金瓜棚。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