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南北“渐入佳境”、“别有洞天”两个圆洞,来到后院。东边正面阁楼叫三清阁(玉清、上清、太清等三清之称始于六朝),上下两层。楼下三洞,正中供奉着太上老君(春秋时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身前站着男女二童子,陕西周至楼观台为道教发祥地),两旁洞内分别供奉着手捧火轮的太阳神和呼风唤雨的龙王神。
楼上正中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先天教祖,即开天辟地的盘古,身前站着引奏仙童、传言玉女)、两边是上清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即老子)。站在三清阁后,可眺望黄河那宽阔的河面风光。汉初韩信以木罂渡军袭魏时,据说在东边的韩信城制造木罂,在下边齐王坪练兵。清代夯筑的军寨近在咫尺。
据大师级人物讲,福山寺里最奇特之处在于三清阁背面砖墙中部、半空里天生的三颗柏树,大小一律,距离均匀。大旱之年其他柏树萎靡不振时,独有此绝壁上的三颗柏树郁郁葱葱,这就是“神气”,堪称神奇!
南厢是“文昌殿”,自右至左依次供奉着民间信仰的吉祥神“福禄寿”三星,或称三官大帝,即:赐福天官(紫微大帝,总主诸天王,正月十五上元节下人间)、赦罪地官(清虚大帝,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7月15中元节来人间)、解厄水官(洞阴大帝,总主水中诸大神仙,10月15下元节来人间),表喜庆满门。中间的文昌帝君(又名文曲星、文星,道教尊为主宰功名利禄之神,隋唐后为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历代神仙通鉴》称其“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两侧侍童,俗称天聋(听不见)地哑(说不出),大概是为了保密的缘故吧。
北厢是“玄武殿”,中间台上供奉着无量天尊玄武大帝(系民间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又称真武大帝、玄天上帝,明代建武当山宫观),两边靠前有两位弟子。台下护卫神,右边是二郎神杨戬和托塔李天王,左边是哼哈二将(姜子牙所封闭口鼻哼两道白光声震山岳、提降妖杵的郑伦和张口呼哈黄雾声如雷滚、提荡魔杵的陈奇两位门神)。
道教认为右手是罪恶的,左手是干净的,所以行礼时要将左手成掌包在右拳上,左手大拇指按在右手虎口上,右手大拇指按在左手大拇指上,意为: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祈福方式是双目微闭,双手抱拳为太极决,从额头往下祝祷。放在额头到鼻尖这一段表示礼神,放到鼻尖到下巴间表示对长辈、前辈行礼,放到下巴到檀中穴是对平辈、晚辈行礼。
庙宇东北角、三清阁旁有座用青砖建成的呈方锥形的魁星塔,与文昌庙斜对,与西南角的魁星阁遥相呼应,寓意吉星高照,文脉旺盛。塔尖是铁制的避雷针。抗战期间,魁星塔成为观察日机从山西过河轰炸合阳的防空哨所。
南院原是儒家院。穿过于右任题写的“印光堂”边的月亮圆洞门, 来到曾是灵泉村书坊、人称书院的南院,正堂供奉着孔子塑像。两颗古石榴树后掩映着印光法师堂,里面有中兴佛教净宗的合阳路井镇赤东村人印光法师(1861-1940)塑像。西南角矗立着由钟明善题写的“祈福楼”,又名魁星阁、“转角楼”。魁星(初叫奎星,含16颗星,形状像“鬼抢斗”、意为用笔点定中试者,即“鬼之脚右转,如踢北斗”)是主宰文章兴衰之神,与文昌帝君同受文人尊崇。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取意魁星高照,人才辈出。 楼阁上的木斗子可以旋转,寓意时来运转。难怪人们说“上了转角楼,万事不用愁”。 阁下石碑刻载着:2003年坊镇和阳村秦有才、史麦霄夫妇和香港商人等捐资36600元,由村干部党中锋等人负责监造,将阁楼翻修一新。
拜完福山寺大小56尊神仙,始觉书院、佛殿、道观,同居一庙,形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格局,倒也和睦。
寺庙内晚晴复杂的建筑结构,加上南方园林般精巧的布局,有移步换景之妙,于有限空间给人以无穷的享受。
一年四季,山上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桃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季绿树葱葱,凉风习习。秋天枫叶殷红,天高云淡。冬日暖阳高照,雪压翠柏。
除夕夜子时一到,灵泉村人便争先恐后上山烧“头炉香”,祈求新年福气满门,财源滚滚,万事大吉。大年初一,附近村里的男女老少争先恐后,上蝎子山迎春接福,都想跟灵泉人沾上一点福气。
每年农历7月11日,是蝎子山的朝会祈福日。灵泉村人家家蒸花馍、买鲜果,天刚亮便进山上香。外地的客商、卖小吃的、售山货的,杂耍的、一大早赶往山门前摆摊设点。远远近近的善男信女,着红挂绿,扶老携幼,簇拥而至。车水马龙,日逾万人,把山门围得水泄不通,构成乡间庙会特有的热闹景象。
没有开发之前,蝎子山显得有点拘谨。2009年经过开发,始觉大气磅薄。2013年灵泉村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传统村落,中央财政拨款300万元,保护现存古民居、维护古城墙。村南“印象灵泉”古民居群已建成23户,精雕细刻,错落有致。 山门东边建有千亩牡丹园、油菜花海,2015年开园游览。
山上通水电,住有看庙人。山边沟壑林间百鸟时鸣,庙里钟鼓楼上夜宿鸽子。2014年山顶庙门口北边高高的槐树上筑了个大喜鹊窝,如今庙内整日可闻喜鹊叫喳喳,诚乃福喜双临。
蝎子山(福山),在年轻人看来是洽川风景名胜区的一个旅游景点,在中老年人心目中是祈福胜地,在文人雅士眼里是文化古迹,在阴阳先生看来是风水宝地。(摄影:wenrong)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