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商店,历来多用青砖砌成左右两垛高墙,称风火墙,可预防火灾蔓延。墙内用木柱木板隔成小间,高二、三层。下层当面为货房,附以账房,后面为储藏室与厨房。上层为店员及家属住所。市面整体多为合面街,中间的人行道,宽十米左右,有些集镇,商店全是木质结构、街道只从一边依山而筑,顺水而延,犹如猪肠,称猪肠子街,也有称半边街的。
民间住宅随地形而建,富有家庭,四周用青砖(也有用土砖粉石灰的)砌成高墙,中间建成一正两横与前面槽门毗连的内屋,内有天井,称印子屋。也有仿西洋式建筑,屋顶四面分水的独家小院。盛产木材的西南各县,有些四合院是纯木结构,规模宏大,每栋六至八扇不等,进身三至五柱落地,还有以多栋屋毗连一起,形成聚族而居的。单门独户的,一般是明三暗六的平房。中间为正厅,用作摆席和祭祀;左右两厢分别为卧室、厨房;厕所、猪牛栏多在正屋后面。有的右侧再搭上披棚。贫困人家用黄泥、砂石结成千打垒房间,上盖杉木皮,或黄茅、稻草,人字形屋顶,周边围以竹篱。无力筑房的常借居祠堂亭庙。
城步、绥宁、新宁等地的苗、瑶、侗族,住吊脚楼,双层重檐的木质卯榫结构,楼下空间为牲畜圈、灰屋和厕所。住房依山靠水,通风亮气。侗乡还有以村寨为中心建立鼓楼的,一寨一座,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楼为议事厅,中鼓楼为娱乐厅,小鼓楼为平时休息处所。楼呈宝塔形,清雅如凉亭。
50年代后,贫下中农在土改时分得地主部分房产,各自有家,再无人栖居亭庙。60~70年代,部分家庭新建砖木结构住房;80年代,城乡人民普遍兴建通风明亮,以红砖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房。
境内公路修建以前,城乡行旅,陆路走的是青石板或鹅卵石砌成的大路,蜿蜒如蛇,不通车辆。穷人靠双脚履地行走,富户人家可以骑马坐轿而行。路旁每隔五里或十里,有一座茶亭,供来往行人休息、饮茶之用。修凉亭是一倡众和的公益事业,如果私人修凉亭,则被认为是一种积德的善行。凉亭常备有田产,由住凉亭人管理,住亭人义务供应过客茶水,故亦称茶亭。亭内设长木条“懒板凳”,供行人休息。一般在亭侧开凿水井,或以竹枧从高处引水。凉亭楹联十分讲究,标志当地文化水平,常不乏佳作。隆回坐爱亭联云:“坐客喜谈天,清风明月持相赠;爱人莫如地,绿水青山送远行。”水道设义渡以方便行旅,渡口也修凉亭,管理设置与陆路大致相同。分岔路口,竖有分路牌,上刻左往何处,右往何处。一些人家的小孩命带“将军箭”,怕被箭伤亡,故修路碑抵挡,碑上刻有“弓开弦断,箭来碑挡”的短联。通往村落的,一般是泥泞小路。
每年农历七月中旬,路旁居民,自动组合,把路中杂草铲除,并加以修补。绥宁关峡一带,有生日修路会组织。合伙十数人,谁过生日,即为首合集同人去修路,并以酒饭招待。
出门多顾虑者,要看日子,探预兆,怕乌鸦叫、眼皮跳、石子踢脚等。忌得意外财,忌拾死禽死兽。出门打喷嚏,猜是有人叨念自己。迷了路,疑是碰上倒路鬼。农历初一、十五、二十三、忌出外办事,有“初一、十五、二十三,娘家有担(dan,拿的意思)莫去担”的俗谚。
新建住房,旧时要看风水,择时择地。一般要选后山厚实,左右不虚,前面开阔,背风向阳的宅基,方位喜坐北朝南。奠基、砌墙竣工和砍伐梁木,均须杀雄鸡,由匠工敬神。乡间历有偷梁习俗,梁木多从他人山中偷伐,邻人也为房主偷梁。偷梁前,预先看好某处有可做梁木的梓树或香椿树,趁夜邀人偷伐,伐梁时须使梁树徐徐倒下,以落肩不落地为吉利。伐树时,在树蔸边留下粮米、红包、再燃一根香火,使其定时引燃爆竹,以诱发树主边寻红包、边骂偷树之贼。俗称:偷梁不算贼,树主越骂,房主越发。
木工制梁,树大,则画上龙凤和八卦,名曰画梁;树小,则以红布装盐、米、茶叶等钉于木梁正中,名日包梁。上梁时,鞭炮齐鸣,邻友和匠人一齐赞梁,房主分赠红包,并给观众散发糖果、米粑。到圆垛时,房主宴请建房匠工饮“圆垛酒”。
房屋建成后,择吉日乔迁新居,名日“过火”。亲朋来贺,俗称“贺火”。多层次建筑安排颇有讲究:前宅屋脊,不能遮住后宅屋脊,左横屋须高于右横屋,有“不怕青龙(左)高万丈,只要白虎(右)就地趴”的风水谚语,室内空间,后比前要稍宽,猪牛栏不能修在住宅之前,谷仓不能修在住宅之后。一家建房,乡邻齐帮,只吃饭,不要钱,竣工时,主人设宴招待。50年代后,渐不兴偷梁,其它习俗仍传承下来。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