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乡间聚族而居,形成小村落,并常带以姓氏作地名或屋场名,如南埔的柯厝、施厝,山腰的陈庄、钟厝等。夯土墙民居在旧时民间也颇为流行,民国至建国初期,村民建房多建平房,房屋构造下半部分为杂石,上半部分夯土,房顶为瓦檐的民房。夯土墙是比红砖白墙还要节省的一种砌墙方式,是用红土、糯米、石灰混拌夯成。当地的雨水多,墙体上会留下了斑驳痕迹,当地的能工巧匠在墙体内加入了碎石、碎砖、碎瓷、稻草和贝壳等,使之连接得更稳固。泉港涂岭一带的山区,解放前民居均以溪石、山石、卵石垒迭为主,较富有人家才用红砖垒成墙。
建房前一般先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定朝向,择定下基时刻;多选择向阳背阴、依山面水和冬暖夏凉之地。然后由工匠师傅绘设计图,主人凭设计图购买泥土、木料、石头。需择洪潮和吉日、吉时动土,安土地神位,早晚焚香供果。木匠、泥水匠、石匠同日进场作业,除三餐一点心及初二、十六日“做牙”加餐外,从动土到上墙模、安装大门、安装石珠大柱、装楼园、墙筑到顶放墙模、上中梁、出水(装屋园、钉屋架、铺瓦片、压砖块等),要办七次酒席,宴请木匠、泥水匠和石匠。上脊梁时,须择好日辰,举行上梁仪式,选父母双全兄弟众多的人扶梁,梁正中悬挂红布和宝袋(内装五谷种),左右两边挂上灯笼。架梁时,燃放鞭炮,撒花生、铜币,让小孩哄抢,以求财丁兴旺。同时摆上香案,供果合牲礼,焚香祭祀神只,祈求安居乐业,兴旺发达。祭毕,设宴招待工匠和乡亲。
一九七0年左右,泉港农村由于本地石资源丰富而木材供应紧张,因而兴建石构平屋,地板上铺红砖,白灰粉刷墙壁,无论采光、通气都有新的气象。较为普遍的是“四房看厅”、“五房看廊”平屋。“四房看厅”即中间为开敞式厅堂,两侧各有两房,厅前有门庭;“五房看廊”即五间房间前对着一条走廊,中间的房敞开,形成厅堂。上述两者厨房皆建于房侧或厅后。建房子的习俗也简化了,工匠的伙食自己处理,办酒席也只有开工、竣工和上中梁三次。有的还实行包工包料,或包工不包料等多种形式。
泉港民居使用石料的历史十分悠久。境内丘岗连绵,石料资源丰富,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己用石板做屋面,并以三合土(白灰、砂、黄土)灌缝,至今完好无损。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还广泛采用花岗石作为建筑材料,以杂石奠基,条石砌墙,板石盖屋顶(如盖楼房,也可作楼板),梁、柱、拱、悬臂楼梯、门窗框、栏杆等建筑物构件,也全用石料。建筑工人使用石料得心应手,技术令人赞叹。石构民居外观甚少装饰,有朴素自然之美。与木结构民居相比,石结构民居具有经济耐用、寿命较长、不生白蚁、维修费用少等优点,以花岗岩石为建筑材料,也比较能够满足沿海民居抗御台风和防盐碱腐蚀的特殊要求。但石结构民居也存在着抗震性能差,石构件笨重,加工、运输及安装比较困难等缺点。
一九八0年后,人们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多以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为前提选择建房地点和房屋朝向。多数是砖木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款式新颖、明亮、通风,还向高层、套房式发展,设有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阳台等。城乡新建的居民住宅群日益增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建成新居后,要择吉日良辰,举行乔迁新居仪式,俗称“入厝”或“过厝”。届时,全家男女老少都要穿新衣服,男的披红布,女的穿红衫(寡妇穿茄色)和黑裙,每个人都要拿一样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挂红。有的挑上盛着米的箩筐,米上面放着红模花;有的挑上盛着水的水桶,水内放着数枚银元(象征水宝盘);还有的拿着大秤、小秤、碗筷、炊具、扫帚等。长辈走前头,循序排列。到了新居时要大放鞭炮,并举行拜天帝、祭祖先仪式。中午办酒席答谢前来庆贺乔迁的亲戚朋友。
旧时生活落后,大部分的农村群众几代人、几户人家同住在一座旧大厝里,拥挤、低矮、潮湿,特别是“后房角”,老鼠、蚊蝇为患,虱子咬、跳蚤叮,卫生条件很差;现在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告别古屋,乔迁新房,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但许多古式大厝还有人居住,如山腰小三房古大厝群里仍然住着近千人口,其中中厝和下厝住有二十多户计一百多人。居住在古大厝里的人一大半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随着生活的富足,他们的儿辈或孙辈大多在外面盖了小洋楼或买了商品房,而他们依然眷恋着古大厝。许多有条件搬出去的老人执意要在古式大厝里居住,其原因不外三点:一是他们在古大厝里居住了半辈子,对这里的一砖一柱都很熟悉,怀着难以割舍的眷恋;二是古大厝宽敞幽静,冬暖夏凉,较之水泥钢筋建成的商品房来得自由自在;三是商品房楼高梯斜而又铁门重重,老人们出入不方便,而在古大厝里,老人们能够轻易地串门拉家常,其乐融融。
一些传统古大厝也渐渐成为祖祠,其厅堂为家族祭祀喜庆仪式之用,虽然大部分后人都迁出去,但一些重要的红白喜事,如结婚、送终等,还是要回到这里举行仪式。在山腰小三房古大厝群,还保存着一种独特的风俗:每一座大厝的大厅除了奉祀历代祖先的灵牌,还供奉着一尊保护神,每到这些保护神的生日或忌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或仪式。如下厝尊奉的保护神是杨家将中的杨五郎,农历四月二十三是其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下厝这一房支的后裔就要举行庆典活动,并请来戏班唱演数天,热闹非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中旬发布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得分最高,排名第一,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本站()为你分享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具体排行。人类发展指...
近日,根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艾提因心脏和肾衰竭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胖死的,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她的超级体重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担造成的。她的最大体重曾达到了整整1000斤,也就是半吨...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
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
大安桥,是一座多跨的石樑桥,位于平南县大安镇,大王庙之右,横跨新客河。建于清朝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咸丰初断于寇,同治七年附近士商捐资重建”。自古至今,是大安往来武林的石桥。大安桥,长35米,...
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文化。陈炉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公里处,因陶瓷生产而闻名。陈炉陶瓷业自唐、宋至明清连绵不断,至今仍在继续,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中...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为万物有灵。他们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树等动植物。所以,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户户立家神、贴门神、祭灶神,对传说中神灵...
雷锋同志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22岁的生命,将有限变为无限,将短暂变为永恒,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铸就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为了宣传雷锋事迹,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牺牲后,抚顺市委、市政府...
在生产方面,新造的竹筏下水之前忌讳别人坐在上边,鱼网放在海滩时,忌讳人从上边跨过,在制作新鱼网和新网下海时,忌讳不相干的人走近观看或说东道西。在生活方面,在船上忌讳把饭碗反扣过来,进山打柴带米出门时,...
乌干达迄今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婚礼习俗更是饶有风趣。当人们在乌干达乡间施行时,会不时地披风几个大膀大腰圆的壮汉肩找一位少女在杂草丛生的山间上飞快地奔跑,少女边挣扎边呼救,就在这群人的后面不远处,几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