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一带民风淳朴,婚丧喜庆既有传统的风俗习惯,又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结婚是人生头等大事,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婚嫁的程序与礼仪,又是特别为人们所看重,所以就有不同的规矩与讲究。男女和合,便需生儿育女。不管穷家富家,有了儿女都是喜庆之事,亲友都要祝贺一番。
说到喜庆,涉及的生活方面更为广泛,除了男婚女嫁生儿育女之外,选宅乔迁,庆祝寿诞,读书人进学中举放官乔迁,都是可喜可贺之事;就连年岁大的老人过世了,若是三四世同堂,这丧事也变成喜事了。所以就有人把这许多事合在一起称为婚丧喜庆或曰红白喜庆,根据各家各人能力财力予以操办,让亲戚邻里、朋友同学、同僚、同志全都知道。
旧时代人的思想不开放,男女授受不亲,接触的机会少,青年男女相互定亲,甚至丧偶者再婚,大多都是通过媒人从中撮合的。古代的小说戏曲中的媒婆形象是很有意思的,新沂一代人把媒婆称为月老,又叫红娘,又叫大媒,带点调侃意味的称撮合的。屈原《离骚》里把媒人称为“蹇修”,这词太古奥了,所以老百姓不知道。过去谈婚论嫁,讲笆门对笆门,板门对板门。一旦经媒人巧言撮合,对方家长或长辈同意,就要选定吉日,男方向女方传启,传启时请人写的庚帖又叫龙凤帖,传帖时要送上礼品,有钱的大户人家备的礼品重,一般的平民百姓就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或买衣服果品,或送点钱财,这叫见面礼。女方家这方则要务办宴席。无论贫富,都比较隆重,因为这叫新女婿头一次上门。传过龙凤帖,这两家的婚事就算定下来了。
过了一段时间男家就请媒人来,到女方家“要人”,即告诉对方,男家准备搬娶女孩去成亲了。女方一般要推却一两次,待媒人第二次或第三次上门传达男方意图时,女方家长便同意了。这时男方即可根据双方生辰八字,请人选定喜期。男家日子定下后,女家要提前一天请亲友喝暖嫁酒。女孩即将成为人家人,父母哥嫂要对她进行规劝,亲友要送来压箱礼、装箱果子。
在这之前,两三天内,女孩一般很少吃饭,俗称饿嫁,其实是限量少用饮食,预防在出嫁这天,乘坐花轿,迎接闹房,没机会和时间大小便。男家大开贺办喜事这天叫正日子。这天早上,男家便将上头盒子送到女方,让新人上头,一切准备停当,要让女孩的舅舅或成年的弟弟背上,选吉时送上轿子。上轿后要由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所谓的“全福人”用红线把轿门严密缝好,这叫“封轿门”。
发轿之前,男女双方早已在路口、树木、桥梁、建筑物上贴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红纸条,凡经过桥梁均要燃放鞭炮。花轿进来时所走之路,出去时便不走了。这叫新人不走旧路。近年来各种交通工具不断变更,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闹文化大革命,轿子被作为“四旧”含封建文化色彩而被废弃,接新媳妇从平板车、三轮车、自行车、手扶拖拉机乃至大汽车、小轿车,车子用得越来越好,喜事也办得越来越隆重了。
待花轿或者小车接了新媳妇来到男家后,男方也要请“全福人”来开轿门,又叫撕轿门。还有那专门请来闹喜的人,要多说吉利话,唱喜歌儿。新娘下轿时,有条件的在地上放上红毡毯,没有条件的拿几条新芦席,传递着让新娘走进院内,在事先安排好的地方拜天地,二老和对拜。由于新沂一带流传着办喜事人家不论老少与辈份高低,三天内闹喜不分大小的习俗,所以,这一天,比新郎辈份长或年龄大的都尽量回避,否则,人们就会“闹”他,把他弄到洞房出洋相,有的公爹叔公被抓住了,带花帽子,有被涂一脸灰暗示“扒灰”的也有,末了还得被闹些钱去买喜烟喜糖,新人拜过天地,新娘一进洞房,与新郎喝了“交心酒”,吃了“交心面”,新郎就到喜宴上去陪客人敬酒去了。
这时闹喜的人就可大显身手了。他们带着一些妇女儿童到新房内床腿底下去寻找事先放置的喜钱,抓住可闹的人弄来与新人亲嘴啃苹果等。闹了一阵,新娘得“坐帐”,就是由伴娘们守护着稳稳地坐在新床上,那象征长命永久的长命灯一直点着,照着新娘的新妆,闹喜的人就喜话村话说开了,也不怕新娘会脸红。时间到了十一点左右,开始请新郎来入洞房了。这时要“送房”,唱送房歌。传统的送房歌是这样唱的:
一撒一元入洞房,
一世如意百世昌!
二撒二人上牙床,
二人同心福寿长!
三撒三朝下厨房,
三阳开泰大吉祥!
四撒四季配才郎,
四季花开满树香!
五撒五子登金榜!
五凤楼前写文章!
六撒六继情意长,
六龙捧日放光芒!
七撒七子团圆庆,
七夕织女会牛郎!
八撒八仙来庆寿,
八十儿女伴君王!
九撒九子同居住,
九世儿孙列朝堂!
十把不撒,一窝养俩!
大的叫骡,二子叫马!
一把同心果,撒出四下落!
打着新贵人,来年生一窝!
闹喜人一边高声唱着撒帐歌,满喜房的人听撒唱人唱一句齐声道一句“好!”一边将箩中花生糖果、红枣、栗子与硬币、麦麸皮一把把向帐顶床上新房的四个角落,卫生间全都撒遍!所撒之物皆有其谐音双关的吉祥含义:
花生——预祝新人生儿育女,“花开生”;
糖果——预祝新人生活甜美;
红枣栗子——谐音“早立子”即预祝新人早养儿子早得继;
硬币——预祝新人今后有钱花;
麦麸皮——麸谐“福”音,预祝新人有福享!
撒帐后,新郎新娘即在闹喜人离去之后,共入罗帐同谐鱼水之欢,但这时往往会有年轻的后生或晚辈预先藏在床底或某件家具内等某个角落里“听房”,所以一般情况下,新郎新娘要认真在喜房内巡查一番,证明无人藏在房内的情况下才放心就寝;至于窗外屋外是否有人听房,就不去管他了。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