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真正让吴鲁名留青史的,是他义愤填膺谴责八国联军侵华和清廷丧权辱国而写就的《百哀诗》,以及曾经为他珍藏而至今踪迹扑朔迷离的“岳飞砚”。
1900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约三万人的军队入侵中国,攻破大沽炮台,打进天津、北京,慈禧太后裹挟光绪皇帝,以及亲贵大臣逃往怀来县,后来又辗转逃亡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
此时的吴鲁滞留京师,目睹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同胞的痛苦哀嚎,大声疾呼,要激发民众的爱国锐气。早在此前,他在《请饬沿海水师互相联络以振全局疏》中提出加强水陆联防:宜以北洋为提纲,以南洋为关键;以陆军扼守其要区,以水师会哨其海口。可惜未能被采纳,但因此被主战派推荐为总军务。
他倡议办理民团,对打出“扶清灭洋”旗号的义和团及其活动持有独特见解。他在《请饬统兵王大臣部勒义和团勇与官兵长短时间》中说:“窃惟今日之义和团勇,善用之可以壮军威,建议勒以部伍,分地驻扎,与官兵长短相间,协同作战,则可收实效。”
特别是他在京师沦陷、生灵涂炭的愤懑凄怆境况中写下的《百哀诗》,分上、下两卷,集中反映侵略军攻掠津京,帝后出奔而人民备受凌虐的惨况,并且大力鞭挞那些奴颜婢膝、失地丧师的奸佞之徒,抒发了对腐败清廷在国家将亡之际犹不思悔改振作的满腔悲愤。
“岳飞砚”的流传与散失,个中曲折坎坷,只因它最后被吴鲁及其家族珍藏乃至散失,所以一讲起该砚,势必谈到吴状元。
该砚又名“正气砚”,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使用过的砚台,“其石则端州产也,纵九寸有奇,形圆而椭”。岳飞爱不释手,在砚的背面镌刻了“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八个字,砚铭出自《论语》,原文:“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大意是说:砚台坚硬,怎么磨也不会变薄;砚石纯白,即使放进污水里也不会被染黑。这表明了他抗敌到底的决心,以及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无畏气概和坚贞操守。
岳飞被害一百多年后,这方砚流落到誓不降元后来绝食而死的谢枋得手中。谢枋得将家中珍藏的岳飞墨宝与砚铭笔迹相比对,确认这是岳飞用过的旧物。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十二月十三日,谢枋得毅然割爱,将“岳飞砚”寄赠抗元名将、同年好友和状元宰相文天祥。文天祥在该砚两侧增刻铭文:“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至此,一方小小的端砚关联了岳飞、谢枋得、文天祥这三位丹心报国气壮山河的大英雄。仅止于此,这方凝聚了爱国主义情怀的砚台已是中华奇珍国之重宝了。以后历经六百年,此砚几易其主,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状元吴鲁任安徽督学时获得。
吴鲁于是将书斋命名为“正气砚斋”,并作《正气砚题记》,从此与之相守十八年,直到民国元年的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去世,“岳飞砚”才由其四子、清末进士吴钟善保存。
钟善将其书斋名改为“守砚庵”,自称“守砚庵主”,并仿照父亲的做法,写了《守砚庵记》。吴钟善于上世纪30年代病逝后,砚由其子吴旭霖收藏。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吴氏家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岳飞砚”从此不知所终,至今成为千古遗憾。
不过,也有这样一种传说,据说吴鲁在未曾踏上仕途的时候,曾经到异地开馆授徒,某富翁有感于吴鲁的博学善写,热情邀请他到家教授两个不成材的子弟。经过吴鲁的悉心调教,这两个子弟都收束心性,学业大有长进,富翁很是高兴,屡次要用重金酬谢吴鲁,都被吴鲁婉言辞绝。后来,他拒之不过,加上发现沾满历史尘垢的“岳飞砚”静卧在富翁家的窗台上,就指着这方砚台,告诉富翁,如果实在要酬谢的话,就把这方砚台转送给他。富翁觉得把砚台送给文士是名实相符的好事,只是仍深感过意不去,于是将砚送给了吴鲁。
另外,海外现在有过多次关于“岳飞砚”的报道,还有砚台现存日本的说法。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