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轿船带新娘的人员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偷碗”,在午餐之后,悄悄地从女方家拿两只小碗随船带回。这碗又称“子孙碗”,据说将来新娘生下子女用这碗吃饭,会消灾降福长命百岁。为了子孙后代的大事,这碗是非“偷”不可的。说是“偷”,其实是件人人心明肚知的事情,绝不会把你看成偷鸡摸狗之类。
有的人家早就准备了两只精致的小碗放在醒目之处,让你好“偷”,还有的主人特意用红纸将碗包好,并会提醒来人:这里头是两只碗,记住带走。你看,“偷”碗成了“带”碗。“偷”也好,“带”也罢,这碗并不即时送给新郎家。
送碗,还有一套仪式。结婚一般在春节头几天,到了正月十六的“十六夜”,就是送碗的日子。傍晚时分,上轿子船的原班人马会一个不少地来到约定地点,而后手捧红纸包着的两只碗,提着两对新买的小灯笼,带着鞭炮,一路放着结队来到新郎家。新郎家用鞭炮迎进门来,这伙人就一边“喊好”一边走进新房。“喊好”的内容和方法跟闹洞房相似,一人编顺口的词句,说些富贵话、调侃的话,每说一句,众人就应一声“好呃”。喊好之后将灯笼在新房挂好,接着还要“闹”新郎新娘,直到你拿出烟和糖来,这送碗仪式的序幕方告结束。
按下来的“正戏”是吃晚饭。这顿晚餐有三点特殊之处:
其一,所有菜肴必须由新娘亲自掌勺烹制而成,新娘烹饪手艺的高低巧拙由此而知。面对初为人妻的第一场考试,新娘会使出全身的解数,尽可能烧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
其二,只要是端上桌的菜,食客必须全部吃光,说是“碗碗空,财运通”。这对那些乡村汉子来说,喝个酣畅,吃个痛快,倒是一次难得的大饱口福的机会。不过,也不全那么舒坦,新娘知道后边会有整她的门坎,于是便提前报复一下:某一碗菜有意不放盐,隔会儿再来一碗放了好多盐的,淡的咸的你都得全部受用。
其三,吃完后满桌子的杯盏碗筷,必须由新娘一人收拾、一人洗漱。撑轿船的这班人也真会捉弄人,每吃光一碗菜,就把空碗倒扣在桌子中央,而且一层一层慢慢往上叠,往往要叠三四层,再把油汤油水朝上浇,看你新娘子怎么拿。还在“月子”里,是不能打破任何一样餐具的。有心计的新娘也会提防这一招,烧菜时尽量不放汤或者少放汤。然而,要拿掉那一堆叠起来滑溜溜的碗盘杯盏,是要花一番“轻功”的。说笑着目睹着新娘子完成全部“作业”,这伙迎娶之时出力流汗的“功臣”们才打着饱嗝一哄而散,完成了他们的全部使命。
婚礼的重头戏在晚宴,晚宴被称作“正席”。参加正席的除了亲友,还有“庄客”,即庄上的头面人物、左右四邻等,一般都要摆上好几桌。屋内放不下就在天井上方搭起厂棚,摆上几桌,再不够就放到邻居家“打公馆”。其时,屋内屋外华灯齐放,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主人、司仪指客入座。开席前,司仪几声招呼,再让新郎向众人三鞠躬,一串爆竹燃响,晚宴正式开始,客人们杯来盅往开怀畅饮。“喜酒喜酒,喝得歪歪扭扭”,此属正当理派,这才有喜庆气氛。
主家堂屋都比较宽敞,通常能摆上四张方桌,坐的是主宾贵客,靠着新房门口的这一桌,则由新娘坐上席,清一色女宾陪着,这就叫“花席”。新娘只能吃个半席,红烧肉这道“大菜”一上桌,炮仗一响,新娘用筷子在肉碗里拨动一下,把个红包封儿朝自己碗底下一压便离开座位转身入房。这时,就有亲戚抱个男孩坐在新娘的位子上,喻示新娘将来要生个儿子,那封儿当然是这男孩的了。上“大菜”一般安排在酒席的中段,端来后,要由主人向众亲友说几句客套话打个招呼才燃放炮仗。这时,除了新娘离席而去,“朝客”要到厨房里送厨长封儿,主人则开始向客人们一一敬酒,晚宴气氛渐入佳境,高潮随之而来。
这也是闹新郎父亲的时候了。闹什么?就是让他出洋像,让人们大笑一阵,开心一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笑耍花样。过去比较简单,用锅墨灰把脸上抹黑,再扛上锅膛门口常用的木制出灰钯子,示众一周了事。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人们开始特意制作成套的道具,使得“装备”逐步完善起来,戴着帽子、挂着钥匙、背着畚箕、扛着钯子,武装整齐,由“执法人员”押着,一桌一桌地去敬酒。遇上手艺好的,用硬纸板及时贴等材料做一顶精美漂亮的“七品芝麻官”式的红色乌纱帽,两片风耳用弹簧连着,一动三颤,既好看又滑稽。碰到认真的,会用不锈钢焊制成小巧玲珑的钯子、畚箕和硕大的钥匙模型。假如亲友中有喜欢恶作剧的,新郎父亲就要吃点苦头。曾经有位公公扛着这样的钯子:钯头是块铸铁,手柄是段钢管,十几斤重,肩头被压红了。脸上还要化妆,没有了锅墨灰,有人就拿擦皮鞋的黑鞋油抹在公公的脸上,那是要用洗衣粉洗上几遍才能“卸妆”的。如今呢,节目内容又有所丰富,有的已经走向“系列化”、“套餐化”,现在新郎的母亲也要戴一副半边贴了红纸的眼镜,让她“睁只眼闭只眼”地跟在丈夫后面同时亮相出行。
这实在是婚礼晚宴中最出彩最有趣的一幕,是一道有滋有味的“大餐”,难怪它已成婚礼中的通行惯例,管你愿意不愿意,闹,总是要闹的。有位村支书为儿子办喜事,他的一帮朋友为他准备了一整套道具和一系列节目。晚宴一开席,他悄无声息地跑了,躲了起来,东找西找找不到。计划岂能落空?一位“铁杆哥儿”搬张板凳往厨房门口一坐:菜不准烧不准端,酒席暂停,主人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什么时候“复工”。一家人只好出去找,十几个人找了半个多小时请回来,酒席得以继续,“节目”按计划进行。
正席,总是这样令人难忘,总能让你在品赏美味佳肴的同时,品味人生乐趣,分享幸福时光。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
洪洞县人文资源古老,民俗风情独特。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目的地,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1、广胜寺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
西藏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那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神秘是因为有太多的未知,而风俗与禁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去西藏旅游,有些风俗与禁忌必须知道。风俗与禁忌1:啦是敬称,初次见面切忌直呼其名在称呼藏族朋友...
汨罗市位于美丽的洞庭湖畔,因境内的汨罗江而得名。是中国端午文化的源头、中国龙舟名城,有“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的美誉。二千四百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当地群众即在屈原居...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毛里塔尼亚国旗毛里塔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绿色,中央为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黄色五角星...
古代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迷信思想,比如说人在死后可以进入阴曹地府,接受阎王的审判。在我国古代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这种民间思想,在《列子·黄帝》当中就已经将九泉指代成地下深处死人前往的地方。...
拉祜族人一生只办“三礼”,即诞生礼、婚礼和葬礼,围绕这几种人生礼仪所衍生出的诸多风俗,表达了拉祜族从古至今的精神信仰。拉祜族诞生礼 胎盘决定一生安康拉祜族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每个新生命落地,长者都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