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轿船带新娘的人员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偷碗”,在午餐之后,悄悄地从女方家拿两只小碗随船带回。这碗又称“子孙碗”,据说将来新娘生下子女用这碗吃饭,会消灾降福长命百岁。为了子孙后代的大事,这碗是非“偷”不可的。说是“偷”,其实是件人人心明肚知的事情,绝不会把你看成偷鸡摸狗之类。
有的人家早就准备了两只精致的小碗放在醒目之处,让你好“偷”,还有的主人特意用红纸将碗包好,并会提醒来人:这里头是两只碗,记住带走。你看,“偷”碗成了“带”碗。“偷”也好,“带”也罢,这碗并不即时送给新郎家。
送碗,还有一套仪式。结婚一般在春节头几天,到了正月十六的“十六夜”,就是送碗的日子。傍晚时分,上轿子船的原班人马会一个不少地来到约定地点,而后手捧红纸包着的两只碗,提着两对新买的小灯笼,带着鞭炮,一路放着结队来到新郎家。新郎家用鞭炮迎进门来,这伙人就一边“喊好”一边走进新房。“喊好”的内容和方法跟闹洞房相似,一人编顺口的词句,说些富贵话、调侃的话,每说一句,众人就应一声“好呃”。喊好之后将灯笼在新房挂好,接着还要“闹”新郎新娘,直到你拿出烟和糖来,这送碗仪式的序幕方告结束。
按下来的“正戏”是吃晚饭。这顿晚餐有三点特殊之处:
其一,所有菜肴必须由新娘亲自掌勺烹制而成,新娘烹饪手艺的高低巧拙由此而知。面对初为人妻的第一场考试,新娘会使出全身的解数,尽可能烧出美味可口的菜肴来。
其二,只要是端上桌的菜,食客必须全部吃光,说是“碗碗空,财运通”。这对那些乡村汉子来说,喝个酣畅,吃个痛快,倒是一次难得的大饱口福的机会。不过,也不全那么舒坦,新娘知道后边会有整她的门坎,于是便提前报复一下:某一碗菜有意不放盐,隔会儿再来一碗放了好多盐的,淡的咸的你都得全部受用。
其三,吃完后满桌子的杯盏碗筷,必须由新娘一人收拾、一人洗漱。撑轿船的这班人也真会捉弄人,每吃光一碗菜,就把空碗倒扣在桌子中央,而且一层一层慢慢往上叠,往往要叠三四层,再把油汤油水朝上浇,看你新娘子怎么拿。还在“月子”里,是不能打破任何一样餐具的。有心计的新娘也会提防这一招,烧菜时尽量不放汤或者少放汤。然而,要拿掉那一堆叠起来滑溜溜的碗盘杯盏,是要花一番“轻功”的。说笑着目睹着新娘子完成全部“作业”,这伙迎娶之时出力流汗的“功臣”们才打着饱嗝一哄而散,完成了他们的全部使命。
婚礼的重头戏在晚宴,晚宴被称作“正席”。参加正席的除了亲友,还有“庄客”,即庄上的头面人物、左右四邻等,一般都要摆上好几桌。屋内放不下就在天井上方搭起厂棚,摆上几桌,再不够就放到邻居家“打公馆”。其时,屋内屋外华灯齐放,亲朋好友络绎不绝,主人、司仪指客入座。开席前,司仪几声招呼,再让新郎向众人三鞠躬,一串爆竹燃响,晚宴正式开始,客人们杯来盅往开怀畅饮。“喜酒喜酒,喝得歪歪扭扭”,此属正当理派,这才有喜庆气氛。
主家堂屋都比较宽敞,通常能摆上四张方桌,坐的是主宾贵客,靠着新房门口的这一桌,则由新娘坐上席,清一色女宾陪着,这就叫“花席”。新娘只能吃个半席,红烧肉这道“大菜”一上桌,炮仗一响,新娘用筷子在肉碗里拨动一下,把个红包封儿朝自己碗底下一压便离开座位转身入房。这时,就有亲戚抱个男孩坐在新娘的位子上,喻示新娘将来要生个儿子,那封儿当然是这男孩的了。上“大菜”一般安排在酒席的中段,端来后,要由主人向众亲友说几句客套话打个招呼才燃放炮仗。这时,除了新娘离席而去,“朝客”要到厨房里送厨长封儿,主人则开始向客人们一一敬酒,晚宴气氛渐入佳境,高潮随之而来。
这也是闹新郎父亲的时候了。闹什么?就是让他出洋像,让人们大笑一阵,开心一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笑耍花样。过去比较简单,用锅墨灰把脸上抹黑,再扛上锅膛门口常用的木制出灰钯子,示众一周了事。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人们开始特意制作成套的道具,使得“装备”逐步完善起来,戴着帽子、挂着钥匙、背着畚箕、扛着钯子,武装整齐,由“执法人员”押着,一桌一桌地去敬酒。遇上手艺好的,用硬纸板及时贴等材料做一顶精美漂亮的“七品芝麻官”式的红色乌纱帽,两片风耳用弹簧连着,一动三颤,既好看又滑稽。碰到认真的,会用不锈钢焊制成小巧玲珑的钯子、畚箕和硕大的钥匙模型。假如亲友中有喜欢恶作剧的,新郎父亲就要吃点苦头。曾经有位公公扛着这样的钯子:钯头是块铸铁,手柄是段钢管,十几斤重,肩头被压红了。脸上还要化妆,没有了锅墨灰,有人就拿擦皮鞋的黑鞋油抹在公公的脸上,那是要用洗衣粉洗上几遍才能“卸妆”的。如今呢,节目内容又有所丰富,有的已经走向“系列化”、“套餐化”,现在新郎的母亲也要戴一副半边贴了红纸的眼镜,让她“睁只眼闭只眼”地跟在丈夫后面同时亮相出行。
这实在是婚礼晚宴中最出彩最有趣的一幕,是一道有滋有味的“大餐”,难怪它已成婚礼中的通行惯例,管你愿意不愿意,闹,总是要闹的。有位村支书为儿子办喜事,他的一帮朋友为他准备了一整套道具和一系列节目。晚宴一开席,他悄无声息地跑了,躲了起来,东找西找找不到。计划岂能落空?一位“铁杆哥儿”搬张板凳往厨房门口一坐:菜不准烧不准端,酒席暂停,主人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什么时候“复工”。一家人只好出去找,十几个人找了半个多小时请回来,酒席得以继续,“节目”按计划进行。
正席,总是这样令人难忘,总能让你在品赏美味佳肴的同时,品味人生乐趣,分享幸福时光。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