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拜堂,人们可能要想起“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送入洞房——”的镜头。那是电影电视上的一套程式,垛田这儿的拜堂,内容要丰富得多也有趣得多。
轿子船将新娘带回来,进门后的第一个仪式是参拜。这是封闭型的,屋门紧闭,屋内只有六人:一对新人,新郎父母,福爹爹福奶奶,其他任何人不得入内。这种神神密密的活动也就是三拜:新郎新娘先朝南三鞠躬,叫一拜天地;再朝北三鞠躬,叫二拜家神;最后向父母三鞠躬,叫三拜父母。三拜之后,由福奶奶将两位新人领进洞房,安排他们吃“富贵鱼”、“富贵饭”。这个时候,可以“捣窗户”了。怎么捣呢?事先已在新房的窗外贴了一张红纸,着两个男性少年手执竹杆把红纸捣破,手里捣着,嘴里还要喊着“捣得快养得快,一养养个有子的胖乖乖”。哄闹声中,女主人会喜盈盈地把“封儿”塞给这两个小孩。
接下来才是拜堂,地点在堂屋里。只见北墙条台(过去是家神柜)正中端坐一尊香烛供奉的送子观音,条台前放一张大桌,桌上摆一只长方形木盘,盘底有红纸垫着;桌前是两把椅子或方凳;再前面有两只专供磕头的蒲团。新郎新娘被请出来,背南面北双双站立在蒲团前边。福奶奶站在新娘旁边搀手扶背,福爹爹则站到大桌东面,开始亮开嗓门:诸位亲戚朋友叔子大爷听着,新郎官新娘子马上要给你们磕头,你们要松松腰包啦。
先是“开堂”,由新郎的双亲坐到椅上,新人向他俩三叩首,父母便将红包封儿递给福爹爹,福爹爹说笑着接过去放在盘里。而后,按照辈份、远近、排行的顺序,由福爹爹“大舅舅大舅母”、“二姑父二姑母”、“三姐姐三姐夫”挨个儿喊,挨个儿进来送“磕头封儿”受叩拜。拜堂过去都是要跪下磕头,现在多是鞠躬而已,但如果碰到顶真的,还是非磕不可的。有些亲友闹着玩,就十块五块甚至一元两元包一个红包,手里抓着一大把,送一个就要磕一次,故意让新郎新娘多磕头多鞠躬。新人们也乐意,一者这是必施的礼节,二者也有“好处”,亲友多的,那礼盘里堆满了红包,几千块的收入是常事。最后受拜的,是一对辈份最高关系最紧的夫妇,这叫“收堂”。“收堂”时也要“升炮”,鞭炮声中,一对新人搭着礼盘进洞房点钞票去了。
拜堂后的另一个重要程序,是男方着人弄船去女方家,将新娘的兄弟接过来作客,叫“带朝(音zhāo)”,来人称作“朝客”。带朝的一般为两人,须准备礼盒、鞭炮,礼盒上还要放上新郎的礼帽(或帽子),这帽子代表了新郎,可见郑重的程度。朝客将新娘平时所穿衣服打个包袱随船而来,先是茶点汤圆,接下来参加晚宴,过宿,次日下午打道回府。
探究“带朝客”这一习俗的内涵,首先当是男方对新娘及其家人表示出高度的尊重。这从接待的礼仪规格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婚礼晚宴上,朝客被安排在主宾位置,到场的亲朋好友如果起身敬酒的话,第一杯酒便是敬朝客。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餐,朝客照样作为上宾受到热情款待。在称呼上,还通常称之为“朝客老爷”。
“做朝”一俗,也是女方对男方表示出一种诚意,既结秦晋之好,便是至亲一族,虽未与嫁娘同行,却也随而陪之。晚宴的觥筹交错之中,朝客老爷与众亲友叙旧结新,寒喧交谈。上“大菜”放鞭炮的时候,朝客老爷同样下厨房包封儿,有的还要逐桌敬酒分烟打招呼。亲情友情在这你来我往的喜庆热浪中不断升腾。
当然,不能排除少数朝客带有这种潜意识:我方之人有山有势有头有面,你等不可轻视怠慢,更不可另眼看待。这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长专制的时代很有存在价值,那年头,虐待媳妇的现象并不少见。问题是到了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当今年代如果朝客还带着这种观念,摆“老爷”的架势抖“老爷”的威风,那是要闹出笑话甚至闹出风险来的。
前几年小王结婚,十五六岁的小舅子作为“朝客老爷”被请上首席,开始时有吃有喝有说有笑,过了一会坐在那里不动了,脸拉长了,嘴上能挂油瓶了,后来竟干脆离席,吵着要回家。这下子乱套了,整个酒席不得不暂停下来。同行的叔父做媒的长辈都来哄他劝他,最后他道出原委,说他的那双筷子一长一短,这是“太不把人当人”,真叫人哭笑不得。
这位小“老爷”是耍孩子气,可以原谅,而再大些的人,比如二三十岁的青年也这样闹的话,就是“霸气”,是缺乏理智了。我的那个庄上就有这么个人这样的故事:小伙子到新妹婿家做朝客,端起酒杯时发现酒杯上有个豁口,于是勃然怒起,一阵痛骂之后再将酒桌掀翻,闹得个不欢而散。
还有更严重的。二十多年前,我们村一位姓吴的人家娶媳妇办喜事,几位朝客带来坐下喝茶吃圆子。吃圆子是要蘸糖的,跑忙的忙中出错,把细盐当作白糖放在桌上。朝客老爷当场没吭声,第二天回家,将这事向父母诉说一番,并认为这是有意做作,要“拿盐腌我家”。这还得了!次日,娘家装了一船人前来兴师问罪,吵骂一阵之后,要将新娘带回家去,男方一家连解释带招呼也无济于事。新郎的母亲是个老实本份之人,哪经得起这种风浪,气急之下,一头跳进门前的大河,欲寻短见,后被众人救上岸来。此事惊动了全庄人,一群大队小队干部赶来劝解,才平息了风波。
朝客是至亲,是上宾,值得悉心招待;缺少理智吹毛求疵的就变成了“老爷”,是要遭人耻笑唾骂的。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
耿村隶属河北省藁(gǎo)城市常安镇,西距藁城市12公里,古属中山国。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于此地。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庙会中有唱...
畲族(shē zú)自古以来就有练拳习武的习惯,各村设馆习艺,农忙务农,农闲习武,练武之风颇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拳术有畲家拳、八井拳、蓝技术拳、法山拳、连环拳、八发拳、翻...
广灵县剪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其剪纸以刀刻为主、剪裁为辅,阴刻为主、阳刻为辅。这些作品艺术意境深邃厚重,乡土气息浓郁直接,工艺手法细腻生动,审美情感朴实真挚...
洪洞县人文资源古老,民俗风情独特。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寻根问祖的主要目的地,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1、广胜寺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县城东北17公...
西藏是无数旅游者心中的向往,那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神秘是因为有太多的未知,而风俗与禁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去西藏旅游,有些风俗与禁忌必须知道。风俗与禁忌1:啦是敬称,初次见面切忌直呼其名在称呼藏族朋友...
汨罗市位于美丽的洞庭湖畔,因境内的汨罗江而得名。是中国端午文化的源头、中国龙舟名城,有“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的美誉。二千四百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投江殉国,当地群众即在屈原居...
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毛里塔尼亚国旗毛里塔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绿色,中央为一弯黄色新月和一颗黄色五角星...
古代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迷信思想,比如说人在死后可以进入阴曹地府,接受阎王的审判。在我国古代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形成了这种民间思想,在《列子·黄帝》当中就已经将九泉指代成地下深处死人前往的地方。...
拉祜族人一生只办“三礼”,即诞生礼、婚礼和葬礼,围绕这几种人生礼仪所衍生出的诸多风俗,表达了拉祜族从古至今的精神信仰。拉祜族诞生礼 胎盘决定一生安康拉祜族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每个新生命落地,长者都会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