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的风雨长廊悄悄地走,从春秋的月夜走进明清的秋雨;长长的车溪河水静静地流,河道刻痕深深,是乌镇的历史数轴。
春秋无义战,诸侯竞交兵,乌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鼓角铮鸣,刀光剑影,吴、越两国隔车溪河对峙,河西“吴驻军以备越”,叫乌墩;东岸则属越国,称青墩。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起兵伐越,越王勾践率兵拼死抵抗。在交界处两军对峙,按剑不动。突然间,越兵前三排的敢死队员齐刷刷拔剑自刎!这一悲壮之举看得吴兵口瞪目呆,越兵乘机发起猛攻,吴王阖闾脚受重伤不治而死。司马迁在《史记》里讲述的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槜李之战”。“槜李”,离乌镇不远。
乌镇还见证过不同时期的战争。五代十国时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在这里驻兵,北宋方腊的起义军在这里驰骋,元代蒙古铁骑的战刀在这里横扫,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在这里鏖战,清朝时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激战,民国时江浙两省军阀在这里混战,国共两党两军的英雄们在这里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白露轻霜,在水一方,静悄悄的乌镇水,满是历史的波光;蒹葭泽国,温柔水乡,乌镇让男人接受检阅。
车溪河流淌到南朝的南梁,驻足在一处幽静的书院。它的名字叫“昭明书院”,是为纪念梁武帝的长子昭明太子读书而设的。太子曾寄宿白莲寺,筑馆读书,成年后主持编纂《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梁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经典作品,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今天的书院,静谧如昨,书架上的典籍发出沉香,给古朴的乌镇增添了几分文气。
乌镇有一处水码头,叫乌将军庙码头。乌将军叫乌赞,甘肃张掖人,唐朝时为湖州镇将,驻守乌墩。公元807年镇海节度使李锜反叛,兵犯乌墩,乌赞与副将吴起奉命阻击,因寡不敌众,乌赞阵亡。副将吴起将乌赞就地安葬。由于乌赞也姓乌,所以乌镇人对他多了几分暖爱,特地建庙来供奉。他们宁愿相信,乌镇得名于乌将军。一棵象征乌将军忠勇智德的古银杏树苍然挺拔于西市河畔,护佑乌镇1200多年。乌镇的兴盛始于赵宋南渡之后。这个离南宋首都临安仅一箭之遥的重镇成了后花园。这里土地肥沃、雨水丰沛、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手工制造业发达、商贸活跃,酒坊勃兴,染坊红火,家家会养蚕、户户善缫丝,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舟车之都、通商之埠,富甲浙北一方。但随着南宋的覆灭,乌镇日趋衰败;元末时屡遭兵燹,使乌镇走向沉寂。
明代的乌镇,一度生机重现,商贸辐辏苏杭闽粤,“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接袂如一都会”,但又深受倭寇侵扰、宗教冲突之害。清初之际的乌镇再陷战乱之苦,康熙年间才出现“市肆商贾汇集,蚕桑编织甲他县”的盛景,但清末时战火又起,好景不长。
民国时期的乌镇饱受军阀混战之苦、屡遭水匪洗劫之难。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嘉兴地区,乌镇沦陷,日寇狂轰滥炸、烧杀抢掠,杀我同胞200人,血流入河,乌镇一片殷红呜咽。
千年乌镇,起起落落,是斑斓历史的一道景,多难民族的一个痛,风雨江南的一个愁。
风在念经,月在读史,乌镇让人读了一遍想重来。
但好在可以网上读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让乌镇吸引了全世界的鼠标,小镇成了互联网战场、互联网市场。年轻的创客们在这里品咖啡,资深的CEO在这里论剑,前沿技术在这里合纵,神奇资本在这里连横。世界那么小,乌镇那么大。在这里,无须带一分现金,手机支付功能开通,可以帮你搞定一切。
钱鑫明师傅是西栅大街上钱氏竹器店的老板,钱氏家族第五代手艺传人,祖上给宫廷制作贡品。他亲手编织直径5米的大蚕扁,挂在自家外墙,成了中央电视台画面里的乌镇地标。儿子通过互联网与国内外艺术家交流竹编文化,儿媳在镇上开了英语学校。古老的乌镇网罗天下,满街流行时尚风。
看江南的昨天,到乌镇来,这里是江南的根。
看中国的明天,到乌镇来,这里是中国的梦。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