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人们到邢台内丘扁鹊庙瞻仰朝拜,总爱买个烧饼到透灵碑(元朝为扁鹊立的功德碑)上擦一擦,然后把烧饼包起来,拿回家让孩子吃。天长日久,透灵碑被擦磨得净光透亮,能照见人影儿。人们为啥到透灵碑上擦磨烧饼呢?
相传,扁鹊带着弟子们从家乡任丘来中丘(今天的内丘)逢山。逢山高峰林立,古树参天,漫山遍野的珍贵药材,使扁鹊乐而忘返。扁鹊从家乡大平原来到逢山的深山老林,正是为了采挖中草药,拯救天下移民!可偏偏那时的蓬山人,身居深山不识宝,只相信神婆巫医,不相信自己山上的药材能治病。尽管扁鹊磨破了嘴皮子劝说,他们还是不相信扁鹊说的那些道理,不相信山上的草能治病,这下子可把扁鹊给难住了。
怎么能让蓬山人相信中医中药呢?扁鹊在襄河边的一块平地上开了个烧饼铺,开始了他的卖烧饼生意。
不过,扁鹊的烧饼与众不同。别处的烧饼不是圆的,就是扁的,而他的烧饼是药葫芦型的,烧饼的两面还压上“扁鹊饼”三个字,就好像现在贴的商标。
扁鹊饼形状与众不同,作法与其它烧饼也不同,扁鹊从蓬山上采来各种各样的药材,配作药方,然后用旁边的泉水熬煮,用熬煮的药汤和面制成烧饼。当地人把扁鹊饼也叫药饼。
扁鹊还根据一年季节变换调整药方,制作成春饼、夏饼、秋饼和冬饼。
春饼,人吃了顿觉精神倍增,解困解乏,整个春季不得感冒。
夏饼,人吃了好像脸上贴了薄荷叶,口中含着仁丹丸,觉得暑气四散,凉爽无比。
秋饼,人吃了像喝了二两老陈酒,手心冒汗,脚心呼呼冒热气。冬天人们不再穿厚棉衣御寒,屋里不再烧木炭取暖,不知不觉度过了隆冬严寒。
这样,春饼防流感,夏饼去酷暑,秋饼治肠胃,冬饼驱寒冷。
你说,这样扁鹊饼能不让人爱吃吗?蓬山人纷纷前来买四季饼。扁鹊的烧饼生意越做越红火。尽管扁鹊物美价廉,扁鹊和弟子们也赚了不少钱。扁鹊用赚来的钱在附近开了一座诊所,开始了行医治病。扁鹊在治病时,不收任何钱财,用现在的话说完全是义诊。扁鹊在坐堂行医中认真为蓬山人治病,让人们辨认当地的中草药,还讲一些中医中药知识,蓬山人开始相信中草药能治病了,他们上山打猎砍柴,还给扁鹊采来不少中草药呢。
有一年,蓬山一带瘟疫蔓延。扁鹊用蓬山上的中草药配制了“驱瘟”药方,在烧饼铺旁安置了几口大锅熬制药汤,让人们服用。大人们能喝几碗苦药汤治病,小孩服用这苦药汤可难了,为了给小孩治疗,扁鹊还特意研制了一个药方,用了些不苦的中草药熬汤和面,制成了小烧饼,让小孩吃,这样瘟疫很快被扁鹊和弟子们彻底治好了,至今在神头村还流传着“大人喝汤,小孩吃饼”的顺口溜。
人们从扁鹊卖烧饼那天,就发现烧饼铺前总坐着一位脏兮兮的老头。扁鹊总是拿烧饼让老头吃,那老头接过烧饼就吃。别看那老头又瘦又干巴,可吃起烧饼来狼吞虎咽,转眼间就吃了八个大烧饼。然后不听扁鹊劝告,直到泉水旁俯下身子咕噜咕噜喝一气泉水,便靠在烧饼铺前呼呼睡了。天刚响午,老头又醒来,不多不少,又吞吃了八个烧饼,又喝了一气泉水,然后又睡到吃晚饭。晚饭又是八个烧饼,又喝一肚子泉水,拄着木棍子沿着羊肠小道,慢慢走进蓬山老林中去了。第二天,不管扁鹊和弟子们起的多早,总看见脏老头靠在烧饼铺旁等着吃烧饼哩!每顿饭不多不少正好吃八个烧饼,然后去喝泉水。这样吃了喝,喝了睡。时间一长,扁鹊弟子们感到很生气,就连来买烧饼的也忿忿不平,他们要赶老头走。扁鹊就劝弟子和乡亲们说:“大伙甭生气,老头肯定是无儿无女,我管得起吃烧饼。”扁鹊总是每天亲自给老头拿烧饼吃,有时自己治病忙不过来,嘱咐弟子们一定要照顾好老头。人们见扁鹊那么好地照顾老人,也被感动了,他们不再赶老头,还主动给老头拿烧饼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三年。一天,扁鹊正在诊所治疗病人,脏老头走进来。扁鹊急忙起身,扶老头坐下,亲切地问:“老人家,您身上不舒服吗?让我给你诊断诊断。”
老头说:“我不看病,是来给你结账的。”
扁鹊笑了笑说:“吃些烧饼,还结什么账啊!算是我孝顺您老人家的。”
老头说,账我是要还的,不过不是钱,我想送给你一本医书。一听说是医书,扁鹊顿时兴奋起来。自从行医以来,他搜集了不少民间医书,学到不少民间药方,对他研究中医中药有很大的帮助。扁鹊笑着说:“你送我什么我也不会要,送医书,我倒要感谢您老人家了。”老头儿从衣襟下慢慢抽出一本发了黄了书,递给扁鹊庄重地说:“我观你三载,你热爱医学,赤诚如一,刻苦学习,钻研用心,何况你又又心地善良,体恤黎民,将来必成大器。我这部书里有许多秘方,还有治病道理,你行医要永远立身于民,以普救众生为本,切记切记….老头说完,忽然不见了。扁鹊见眼前一片白云,那白云眼瞅着飘往蓬山山顶去了。扁鹊知道是遇到仙人了,惊奇之余,打开了手里的医书一瞧,却是一部无字书。书中夹着一张纸片,上面写着:“饮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