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谓之“过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凡外出成员都要在年前回家团圆。民间素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之说,无论穷富,各家均尽力筹办过年的物资。
过年分“小年”、“大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过小年,这一天吃灶饼,送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农历腊月三十至来年正月初三是过“大年”。除夕日(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全家团聚共餐,吃“团年饭”,家家张灯结彩,中堂布置一新,户户贴对联,鸣放鞭炮,烧香敬祖宗。团年饭过后,紧闭财门包饺子。至夜幕降临,全家老少沐浴更衣,围炉烤火,长夜不眠,谓之“守岁”。
零点由家长率全家成员出门放烟火、呜炮,谓之“出行”(旧时出行还要择时辰和叩拜的方位),接着进屋接灶神。凌晨,晚辈向长者叩头拜年,长者给小孩压岁钱。正月初一,多数不出门,在家“守财”。正月初二以后,亲友互相祝贺“拜年”。
新中国成立后,节前打扫卫生,张灯结彩,挂灯笼,贴对联。节日贺年、亲友邻里互拜等习俗仍不变。政府每年都举办“新春茶话会”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团拜活动。80年代以后,人们交游活动逐渐多起来,春节期间携礼品互访也日渐盛行。凡求人办事和解决危难,便馈赠高级食品、名酒、名烟或高档衣物,乃至家用电器或封红包,相沿成风,成为社会弊端。党和政府虽三令五申纠正此不正之风,但收效甚微,禁而不止。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日夜晚家家吃汤圆,意在是年家庭最后一日大团圆,翌日即要各奔前程,出外谋生。正月十六日,男女老少盛装打扮,结队出外游玩,名曰“游百病”。意在陶冶性情,舒活筋骨,消除忧闷,兼之拜神求佛,祈求平安。
民间沿袭“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习俗,元宵之夜家家悬挂彩灯,户户灯火辉煌,通宵达旦。各地盛行“龙灯盛会”,尤以走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为群众喜闻乐见。玩者舞姿翩翩,鞭炮烟火连绵不断。届时万人空巷,争相聚观。此习惯盛行至今。
旧时也称扫墓节。这天,家家户户上坟祭祖,携带“清明吊”(用彩纸剪成的花条)、香蜡、纸表、供果等至墓地祭祖。新中国成立后,节期组织中、小学生给革命烈士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前辈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节日凌晨,家家大门两侧插放菖蒲、艾蒿,早餐吃棕子、鸡蛋、大蒜,表示奠祭屈原。午宴喝雄黄酒以求免灾祛毒,小孩不能喝酒,将雄黄酒抹在耳旁鼻根处。小孩穿戴花色新衣,胸前戴花、鸟、虫、鱼等各种式样的香袋,意在避邪。城镇河边搭台唱戏,水上龙舟、龙船竞渡,击鼓、摇旗,呐喊声震撼两岸,借以抒发屈原的愤懑之情,缅怀屈大夫爱国之志。
传说六月初六是老龙王晒衣(俗称晒龙袍)之日。此日若天气晴朗,家家暴晒其衣被、床单、衣料,既是敬神纳吉之举,又有防止发霉、虫蛀之效。
农历七月半为中元节,又称鬼节。是日给祖宗烧化纸钱,另给孤魂野鬼也烧化纸钱。多数喜鸣放鞭炮,意在驱鬼。少数在河边放“荷花灯”,意在悼念水鬼,并为家人免灾。上述习俗虽已淡化,但烧化纸钱、鸣放鞭炮之风仍未终止。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午酒宴丰盛,合家团圆。夜晚全家围坐,摆设月饼、干果、水果等供品敬奉月中仙女。然后全家边饮茶,边吃月饼、糕点,共赏明月,抒发秋收后的快慰心情。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旧时,士人于此日登高观景,饮酒赋诗。农村多以此日为婚娶之吉日。建国后,定为“老人节”,届时由有关机构组织离退休老干部旅游,或举行座谈会并设宴招待,以表慰问、尊老之情。
农历腊月初八谓腊八节。这天清早,各家各户都要用五谷杂粮、蔬菜等拼凑八样煮熟食之,名曰“腊八粥”。意在告慰上苍:民间珍惜粮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