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供七•服丧
下葬前,先要在“金井”(墓坑)内燃烧一些芝麻秸、黄豆梗,谓之“烧发”;燃尽之后,要将火种装入火囱,由继承人护着带回家,路上不能停,也不能回头,谓之“回火”,此俗意为先人会福佑子孙发达、香火不绝。棺木放入“金井”之后要祭棺:先杀红毛公鸡,以血淋棺,同时鸣放爆竹,以祈驱邪解煞;尔后摆上供品祭拜一番。封土前要由孝子先往棺材上倒三畚箕泥,谓之“引土”;此举如同钉殓时的“引钉”,都象征着丧事是自己一手操办,是一种远古丧葬习俗之遗存。安葬当日要设宴款待亲友和帮忙治丧的乡邻,俗称吃“老人饭”。吃老人饭又叫“吃福气”,常有孩童不请自到,有的吃好喝足后,还要偷偷带走一只碗,俗称用此碗吃饭,可以添福增寿;这种“雅偷”即使被主人发现,也不会见怪,更不会讨了回来。第二日上午,所有子孙、至亲及女眷都要到墓地上安坟,先往墓堆上插一些白、红、黄、绿四色三角“呼龙旗”,然后敲锣“呼龙”,烧纸“安山”,最后摆上“三牲”祭品三跪九拜。安坟之时忌讳哭泣,因为先人早已入土为安了。
“供七”是祭祀先人的另一种方式。丧家在堂前置放灵屋、灵位,晨昏烧香,逢七必祭。“三七”为“回呼日”,要上坟烧“回呼”(纸扎的衣饰及箱笼)。“五七”是“孝女祭”,每个已出嫁的女儿都要送“火衣箱带”,其中的“老南瓜”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俗称“五殿阎王”最喜欢吃老南瓜,以此物行贿,可以让亡灵顺利过关);这一日,女儿还要出资办酒席请姆家人及其他亲友,开席前先要祭祀亡灵。“满七”之日要“倒灵”,撤去灵堂、灵位,把灵屋抬至墓前焚烧。至此,丧事算是初步结束,以后还有“百日祭”、“周年祭”等仪式。“供七”是一种古俗,《临淮新语》上说:“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魂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则不复矣。”可见逢七必祭原是求死者还阳之意。
服丧期间亲人要戴孝,按其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有五等之分:最重的孝是子与未嫁女为父母丧服、妻为夫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断处外露,不缉边,名曰“斩衰”,服期三年;其次是夫为妻、同胞兄弟、孙为祖父母、胞侄为叔伯父母丧服,用粗麻制成,剪断处缉边,名曰“齐衰”,服期一年;以下依次为“大功”、“小功”、“缌麻”,服期分别为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到了近代,民间一般最重的是父母丧服:儿、孙、媳妇及未嫁女,鞋面蒙麻布,身穿麻衣,腰系麻绳,男的头戴麻布帽,女的头上佩一块麻布片和两三络麻布结;已嫁女及女婿、叔伯兄弟等同系亲属则穿白鞋、白衣,戴白帽,女的仅在鞋面前端蒙一块红布以示区别;其它亲属只在鞋上蒙一块白布,头戴三角搭缝的白帽;服期也不那么讲究,有一年半截的,也有“三朝脱白七日脱麻”的。由此可见,越是血缘关系亲近的,丧服的质料就越粗劣,制作就越简陋,服期也就最长;这说明丧服是一种以“自惩”方式向死者尽孝心的象征。服丧期间,尚有许多禁忌,诸如不娱乐、不集会、不远游、不拜年、不串门、不理发、不剃须,等等,以此表示余哀未尽;旧时还有服丧不入公门的习俗,如,父或母谢世,做官的儿子要主动“去官”,回家守制三年;服期满了脱了重孝方可就官,否则就会以“不孝”,“不义”等罪名遭到同僚的弹劾和俗众的讥议。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