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古称“盂兰盆会”,源自佛教《盂兰盆经》的记载:目莲尊者得知其母死后在地狱受苦,求佛度劫。佛即于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十方僧众,其母遂得解脱。自此该日为“救倒悬日”。我国自梁代始仿行相沿至今。
“百里不同风”,在中元节,不同的地方都有各自的过节形式。在我们达濠,这一天除了照例设斋供众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抢孤等活动。很多老人们都说,七月半巡司埠抢孤的盛事何等壮观、宏大。巡司埠是达濠古镇内一处文化意味浓郁的广场,因古昔时在此地设置“招宁巡检司署”而得名,广场内有三山国王庙和双忠圣王庙,由于地场宽阔,古镇重大的节庆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比如庙会、赛桌、唱戏、祭祀等等,而“抢孤”是一年中的重头戏,这个活动让古镇人们神经兴奋。但这些场面渐渐成为一种记忆和传说了,因为解放后规模大大简化了,因而我没有直观的认识,即便如此,中元节的巡司埠仍是热闹非凡。记得小时候,每年七月十五日当天夜晚,村里事先搭救好祭孤台,把准备好的三牲、粿品、水果、米糖、菜蔬等物摆上约三米高的“祭孤台”。台上挂着高灯彩旗、幢幡宝盖,还摆有几尊极大纸糊妖魔鬼怪,面目狰狞恐怖,名曰“孤王”。时辰一到,几个法师身披架裟,手执金刚忤上台面西而坐,口中念念有词。俄顷,将忤指东划西,说是招四方鬼魂速来用膳。这个时候,台下众人大气不出,脸有惶惶之色。冗繁的仪式一完,只听得一声炮响,主事人大喝一声“抢”,蓦然黑压压的人群象炸开锅的沸水,争先恐后爬上祭孤台抢祭品,大人喊,小儿叫,一团混乱,不上半柱香工夫,孤台如洗,只在地下遗弃米饭菜蔬无数。人们嘻笑颜开,扛着“战利品”回家了。据说这些祭品吃了能壮胆。
如今,再也难窥这类场面了,或许因为太野蛮、太落后的过节形式与社会文明的进程不太合拍,故而被现代文明所扬弃了。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