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濠代代传承着这样一句老话“过日子,勿忘时年八节”,八节就是指新正、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节和除夕。“岁时节日”丰富多彩的过节仪式,世代沿袭相传,蔚然成俗,或纪念祖先、或寓意寻根、或祈望幸福、或寄托信仰,都有独特深邃的民俗蕴义,形成一道独具“潮味”的民俗风景线。
我一直认为,一个族群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会在她的新年节俗中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
潮人是一个特殊的群落。这个群落的聚化生成非常复杂,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自东晋以降至南宋末年,因中原战乱频繁,很多氏族被迫南迁,相当一部分在福建一带作短暂的停留后越过汾水关,进入广袤的潮汕平原,扎根“创祖”,成为今日潮人的主体,而原来的潮汕土著则渐趋式微。中原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这些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在长期的创业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扬弃,经过了融合和同化,形成今天独特的潮汕民俗。从形式到内涵,都可说是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成为海内外二千多万潮人所共同拥有群体性文化。
正象文首所言,要考量潮俗文化,应从潮人一年中最主要、最隆重、也是最欢乐的节日——新春佳节来切入。达濠古镇的过年节俗,就是潮俗文化中以个代表。
达濠人的过年,从腊月廿三日即已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方落下帷幕,高潮当是“除夕”和“新正”。农历十二月廿四,是“老爷上天”的日子。濠人所谓的“老爷”,是一位长驻在家庭、保佑合家平安的神明,据说他是天公的儿子,必须在腊月廿四到正月初四上天晋见父母,介绍一年来该户人家的基本情况,类似现在的“述职”。各家各户为了欢送老爷上天,早早做好准备,清扫庭除,设下香案,摆上供品。供品主要是大吉、甜圆、清茶,还有马料糖、马料水(是供应老爷的座驾的)等。有的地方还有“咬牙糖”的习俗,用麦芽糖粘在老爷(木偶像)的嘴边,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一点就影显了濠人精明的文化心态。“老爷落天”是正月初四,同样,家家户户都摆香案供品恭迎。
老爷上天之后,人们开始忙着操办过年节货了。首先是蒸制各式棵品,如红壳桃、发棵、肚兜棵、金龟棵等。临近除夕,更是欢快而忙碌,杀鸡、杀鹅、割猪肉,在祭祀祖先的供品准备停当之后,屋里屋外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和精心布置,此外,男人要理发,女人要挽面,图个“新年变新样”。
到阴历年最后一天(月大称“三十夜”,月小称“廿九夜”),各家各户在祭拜祖宗之后,全家老少开始轮流洗“花水”,即用四式(也有十二式)花叶加入洗澡水中,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正。
记得在儿时,这是最令人振奋的时刻,因为洗完澡,穿上新衣,就可到大人那里领取红包(压岁钱),而明天,一切都会是新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华灯初上,家家开始“围炉”。在大厅设大圆桌一张,全家老少列座有序,家人平时不论去哪里,都必须赶回来团圆合聚。桌子中央架起一个大“宾炉”,这是用锡和铜打造的一种器皿,中间盛放火红的木炭,四周热汤中放置鱼丸等食物,因“丸”与圆同音,寓意合家团圆的寓意。“宾炉”四周,摆满各种菜肴,有几种是不可或缺的:“生灼鲜蚶”——钱多多,“黄豆干炒韭菜”——吉祥长久,“鱼”——年年有余,“炒蒜”——有钱算等等。
这顿丰盛、热闹、喜庆的团圆的晚餐,乐也融融,一年来的烦恼一扫而光,欢声笑语中,不竟夜已深沉,小孩忍不住早已酣然入睡,而大人们则“叩”起了工夫茶,在满室氤氲的茶香中等候新年的来临。
刻交子时,四周就迫不及待地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一阵紧似一阵,孩子们在睡梦中醒来,欢呼:“新年喽”、“新年喽”,揉着醉眼,跑到大厅,逐一向大人们“旦好话”:“新年好”、“大赚”,上辈则给孩子以学业的期望。一家子亲亲热热和和气气,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炮仗声一直持续到天明,方才萧疏,各家各户在天井摆设香案,祷告上天和祭拜祖先,匆匆吃一点姜薯圆后,一家子抱儿携女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有句俗谚:“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拜年越早越好,以示诚心。出门拜年的人,都带着潮州蜜柑,且不能奇数。蜜柑也即黄果,濠人称为“大吉”(大的桔子)表示吉祥如意。潮人这个习俗是有来历的:古时,有一年将过春节,某村突然流行口渴症,一仙人托梦于村里一位美丽聪明的少女,说:“吃柑保大吉”,少女马上遍告全村,村人按仙人指点吃了柑,口渴症竟奇迹般好了,自此,潮州蜜柑成了吉利的象征。
新正期间,大街小巷都热闹非凡,络络绎绎到处是探亲访友、拜年贺春的人流,更有传统游艺,如“英歌舞”、“舞虎狮”、“游联标”等节目,给春节添姿加彩,把新年的喜庆推向高潮。
到了初四日,节日的气息尚浓,接“老爷”落天之后,初七大伙过一个充满古远人文关怀的青菜节——七样羹,初九日,全家人丁沐浴斋戒,祭拜玉皇大帝,名曰“天公生”,接下来,就忙着准备过喜庆、吉祥的元宵节。
在开正到元宵节的十五天里,按俗例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烛火长明,“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喷尘随马去,明月迎人来”,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元宵节,濠人把灯的意蕴发挥到极致,元宵之夜,闻名海内外的潮州花灯粉墨登场,精彩纷呈,满城花灯满街人,外地来客叹为观止!
元宵节一过,“男女老少找工课”,潮人的年方才在人们美好的祈盼中蹒跚而别。
古镇的年是一幅浓郁的风情画,充分体现了达濠民俗文化的特点,其中大量地保留和涵养了远古的文化信息,这是中原民族文化魂魄和精髓的流漫。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