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花殿:丝绸文化的见证
蚕花殿是祭蚕神的场所,也是中国丝绸文化发展的见证物之一。从古至今,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一直是含山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年的清明期间,含山方圆百里的百姓们为了祈祷求赐“双倍好收成”,便纷纷背着蚕种包,头插蚕花,蚁拥含山,去蚕花殿祭拜蚕花娘娘,然后带着蚕花高高兴兴回家。年复一年,千年沿袭,蚕花殿也就成为了蚕农们祈福纳祥的蚕花圣殿。
蚕花殿是一座黄墙黑瓦的大殿,殿前人头耸动,香火缭绕。在上大殿前的二层石梯前摆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花篮。走到花篮前仔细端详,发现这些鲜艳夺目的花朵均用绢丝做成,而花蕊却各不相同,既有镶嵌着金元宝、吉祥物的,也有点缀着珍珠和琉璃的,最奇怪的是有些花蕊上还横卧着一条雪茸茸白蚕。老姚说这就是蚕花。据说当时范蠡送西施去吴国,路过含山时,曾有12位采桑的姑娘出来为她送行,西施便把沿路人们送给她的各色绢花分送给这12位姑娘并留下了“12位姑娘12朵花,十二分蚕花到农家”的美好祝愿。从此,西施送给 12位姑娘的各色绢花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吉祥如意的蚕花了,当地妇女头插蚕花的习俗也因此而流传了下来。同时“蚕花十二分”也成为苏嘉湖一带养蚕地区一句祝丰收的吉祥话。
中午在吃蚕花饭时,当地人介绍这样的热闹场面和气氛一直要延续到二清明、三清明,才算基本告一段落。但是到了清明的第6天(俗称“六清明”)的清早,山下的蚕农又将到山上集会,香烛礼拜马王菩萨。在山上吃一顿素餐后,开始出会,龙旗(画有龙,取“龙蚕”之意)开道。旗后是吹打乐队,接着有4块行路牌,上书“马鸣大王”、“龙蚕胜意”等。后面是带柄可举的长约尺余的8尊木雕“八仙”像,分别由8人手持。“八仙”后是锣鼓班子,接着便是抬着马鸣王的轿子。出会队伍从北面下山,绕含山一周,然后从南面登山回殿将马鸣王复位,这样清明节含山祭祀蚕神的活动便拉上了帷幕。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
达摩易筋经: 镇寺之宝。达摩洗髓经: 镇寺之宝。太虚真经 (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太玄真经 (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空明真经 (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杂阿含经: 藏经阁主修。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