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的龙灯活动,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制作龙灯,龙头龙尾大多以篾编纸糊彩绘而成,龙身则用布制,彩绘龙鳞。龙灯内原用蜡烛点燃,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照明。龙灯队以龙为中心,辅以各种彩灯,也有扮古代戏剧人物的,组成浩浩荡荡的舞龙队,走乡串户,时游时舞,所到之处,观众如潮,有的家庭还焚香燃鞭炮相迎,热闹异常。
洞头的鱼灯活动历史悠久,普及面广。操闽南语的区域所扎的鱼灯,大多为写实型,按海生动物的形状,扎成各种鱼、虾、蟹、海蜇、螺贝等,大小各异,形象逼真。操温州方言的区域所扎的鱼灯,主要为神幻型,如三盘岛大岙村的神鱼灯,始于清雍正年间,以龙、虎、豹、狮、象等陆上动物的头面替代鱼头,扎连在鱼身上,色彩斑斓,神趣十足。
洞头的鱼灯,大多用竹篾扎系,纸糊彩绘而成,中间插蜡烛以照明。也有少数以铁丝扎成鱼虾轮廓再用布缝制,以期保存得长久一些。鱼灯活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元宵节,其形式有单独组织鱼灯会的,也有配合龙灯、马灯、狮灯进行游舞活动的。三盘大岙村的神鱼灯,发展到30多种,按“牌九”名称来“布阵”表演,分别有元宝阵、梅花阵、吆五阵等多种阵式,表演舒展,场面活跃。
马灯活动从福建永春县传入。永春县建有白马寺,庙会时有马灯游艺,以纪念为当地百姓祈得甘霖解除干旱的白色神马。清乾隆年间,颜、林两姓从永春迁到洞头的小朴村,沿袭老家习俗,也建造了白马寺,举办马灯游艺。邻近的小三盘村也有马灯活动。
马灯原用篾扎纸糊而成,现已改为竹扎布缝;马头和马尾分为两部分,分别捆缚在舞马人的腰前和背后;马队原为8匹马,6匹白色,2匹胭脂色;现增至16匹,以白色为主,辅以其它色彩的马匹,再加上各式鱼灯、锣鼓队和腰鼓队,约150多人。舞动时有龙滚水、马蹄奔、五角花等多种舞阵,变化多端。马灯活动在除夕夜的称“迎春发财灯”,在元宵夜的叫“风调雨顺灯”,在八月初六配合白马寺庙会活动的叫“逢凶化吉灯”,也叫“化马平安灯”,活动后焚化祭庙。现在改用布缝后,只象征性焚化纸扎的马灯,其余的作保存,来年再用。
水灯又称海蜇灯,从福建泉州传入,约有200多年历史。入夜退潮时,点燃灯芯,放灯下水,巧妙的是火灯遇水不会熄灭,纸灯随着潮涌飘向大海,渐渐远去。洞头的纸灯,用油光纸扎糊成小碗形状,碗中粘贴菜油浸过的纸芯,在制作手法和放灯方式上都要讲技“巧”,这样纸灯飘在海面上,才久久不会熄灭。过去放灯是为送走孤魂野鬼,后来这种灯成了海蜇丰产的祝愿灯。
空明灯也从福建传入,迄今约有200多年;二十世纪20年代后经本地人改装创新,成为大型灯艺活动。空明灯高1米余,宽60cm,用有色油光纸严密折糊,不留漏缝,也不扎骨架,仅在下部预留一个小碗大的圆孔,孔口以铅丝扎成圆圈,圈上紧扎一上尖下大的铅丝三脚架,以备点燃火种。灯的下端扎一条纸带,使空明灯升空后,重心能得到固定。放灯时,把经过菜油浸泡的毛边纸叠放在三脚架上,点燃火种,待灯内空气饱和,灯即冉冉上升。空明灯放飞活动大多在广场、旷野或海港,以避开树木和线杆,由于空明灯像风筝一样飞得高,如一颗颗星星在夜空游动,看到的人多,所以受到人们喜爱。空明灯传说为诸葛亮首创,所以有的地方也写成“孔明灯”的。
“迎火鼎”系闽南语,“迎”为游、巡;“鼎”即锅子。迎火鼎是渔村特有的与灯会一起进行的祈祥活动。
在大铁锅内盛放柴爿,以火点燃即成“火鼎”。活动时,两人抬火鼎,后随的人时而添柴,使火不致熄灭。元宵佳节,扮古代戏剧人物的戏队、各种灯彩队与火鼎队一起巡游,鼓乐相配,鞭炮助兴;游到群众门前,人们自动往火鼎添柴。火鼎象征兴旺、红火,通过迎火鼎活动,祈求吉祥、平安。
鄂伦春族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神秘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鄂伦春人的家乡,几千里的苍茫林海造就了鄂伦春人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他们就地取材、以狍皮制作服饰的传统。鄂伦春人在制作狍皮服饰时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奇特风俗,由于历史环境不同,我们对这些现象很难理解。在美国墨西哥的小镇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骷髅,究竟为何墨西哥人如此喜欢骷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可曾遇见或幻想过一群骷髅的狂欢...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
端午“泰极否来” 古人过端午是这样“驱邪”的古时候的人们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恶日,随着时间推移,至今仍然流传和保存了许多在端午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世易时移,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一天...
灵泉寺摩崖塔林位于安阳西25公里灵宝山南麓崖上,位于善应镇南坪村南。因山就势,每层塔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共有塔龛156座,其中40座有塔铭题记。塔龛名称有灰身塔、支提塔、像塔、灵塔、散身塔、碎身塔、...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
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汉族特色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产。相传起源于北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关于它的美妙的传说故事,不过版本不一样吆,采集这里大...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