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亲的前一天晚上,新郎家人就把骡子精心打扮一番,系好花轿,等待第二天娶亲时使用。娶亲的当天,娶亲的队伍一早就要赶到新娘家,所以,凌晨三四点便开始准备娶亲的用品,张贴喜字,准备宴席,张罗着上路了。一般凌晨5时许,娶亲的骡驮骄,就在爆竹声中出发了。骡驮着花骄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清脆的鼓乐声、骡铃声划破整个乡村,喜气洋洋,热闹异常。行前,新郎的家人要给新娘家带一条羊腿、还有两瓶好酒,出村时把烟花爆竹燃放的震天响,沿路吹奏喜庆的乐曲,祈求大吉大利。
当娶亲的骡驮轿赶到新娘家时天已大亮。进新娘家所在的村子后,爆竹齐鸣,直到新娘子家院子里还响个不停,这表示娶亲的队伍到了。新娘子家派人出来迎接,还准备好了饭菜,等候娶亲人们的到来。这时把娶亲的人们请回上房置酒款待。当头一遍鼓乐响起时,表示娶聘人员用饭了;二遍鼓乐响起时,表示新娘该穿戴打扮了;三遍鼓乐响起时,表示娶方已催新娘上花骄了。三遍鼓乐响后,新娘在母亲、姐姐、嫂嫂的帮助下,换上嫁妆,施粉打扮,戴上大红花。准备上花轿了。
送亲时,按讲究,穿扮一新的新娘,盖着红盖头,由哥哥轻轻地从炕上抱起,从窑洞中送入花轿。八时许,新娘在送亲人的护送下准备出发。此时,新娘的母亲把蒸好的一对花馍玉兔送给姑娘,寓示着女儿吉祥如意。新娘的家人将新郎家送的羊肉,割下一块挂在花轿的外左侧,意喻着两家结为亲家,心连心,肉连肉。新郎家送的两瓶好酒,也被新娘家人换成两瓶清水顺路带回,水中插着两根大葱,意喻着新娘为丈夫生子、扎根、传宗接代。
随着鼓乐声响起,伺仪一声“起轿”喊过,花轿缓缓抬起,燃放的爆竹声响彻全村,花轿在欢快的鼓乐奏声中踏上了回程。一般花轿中须坐三人,最前面坐着的是娶亲家的长者,中间坐着送亲家的长者,花轿最后面坐着是新娘。在娶亲回来的路上,按规矩如遇到行人须“奉揖”,遇到娶亲的要互换“眼纱”(盖头)。
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之间流行氏族交错从表婚,亦即姑舅婚(指姑舅表兄妹三者间的通婚,这是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姑舅表兄妹不属同一氏族,因此在实行亲兄妹间禁婚的群婚制时,姑舅表兄妹可以结婚,这在今天的维达人中...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的都安、马山、巴马、南丹和桂西的百色、平果、大新等县广大农村。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
“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早在在元人的诗作中,我们已然能找到妈祖的踪影。这位居庙堂之高的神灵,在民间救疾苦,在海上定风波,为劳苦大众送去平安吉祥。妈祖文化,是由妈祖信仰衍生而...
跳曹盖为古老的新春祈祥驱邪的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四川的平武、南坪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中,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驱灾纳吉。白马跳曹盖可以说是白马藏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极其原始,具有强烈民族特色...
丽江纳西族的丧葬,是由火葬逐渐改变为土葬的,它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特点。人将死时,至亲们围优在病者身旁守护。把米(男丸枚,女七粒),茶叶和碎银少许,用红纸包好,放人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并诸东巴或族中长...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甄选出来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可谓耳熟能详,明末清初诞生的这四部经典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每一部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凄美《红楼梦》...
真武庙位于蔚县城墙西北角内街道拐角处,即财神庙街西端和守备衙门街交汇处。据说历史上蔚州八百村堡的最高处均建有真武庙,唯城内的真武庙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处于统领地位。现存真武庙为明代建筑,坐落于城墙内的...
西黄寺是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清代达赖和班禅在京驻锡地。寺在晚清咸丰年间(1851—1861)遭英法联军掠劫破坏,抗日战争期间又被日本兵占为兵营,达赖楼也被破坏殆尽...
广昌孟戏,是一种演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曲,俗称为“孟戏”,至今在江西省广昌县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具有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遗音。“广昌孟戏”在戏班在广昌县有三路,分别是...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庆日为10月1日,也是它的独立日尼日利亚是非洲古国之一。位于西非的东南部,尼日尔河中、下游。首都阿布贾。面积92.37万平方公里。人口8851 万。公元8世纪已建立博努尔帝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