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驮轿的制作与装饰工艺,成为平鲁民间传承久远的工艺绝活。骡驮轿轿身长2米,高1.5米,上部宽90厘米,花轿为长方形,轿顶呈拱型,花轿除留一扇门便于上下外,轿子整体封闭,坐在两根长长的辕架上,并固定在辕木之中。“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两根长杆和驮架、驮鞍、皮带、铁轴巧妙组合,无论是上坡下坡、拐弯直行,都灵活自如、平稳和谐。饲驯骡子的技艺和驾驭技术也有一套口传心授的方法,尤其是驯养骡畜适应各种热烈场面和特殊地形,均有诀窍。 。
花轿的四根立柱雕满龙凤,刻着花纹,木花棱上雕有“鸳鸯戏水”、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成双成对、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另外还有“五子登科”、牡丹花等吉祥图案,具有喜庆吉祥和的意思。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他们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新娘子送“骡夫”的必需品。
娶亲时,花轿由大红绸盖顶,两边的辕木也用红绸缠裹,红绸帏子扎边,并锈有富贵花开、丹凤朝阳和百子图等吉祥纹样。驮轿的两头骡子也扎着红缨,脖系铜铃,整个娶亲队伍披红挂彩,鼓乐班唢呐声声,锣鼓吹吹打打,场面十分热闹。
骡驮轿婚礼的程序为两天,娶亲、送亲、婚礼、回门等。按照当地的习俗,骡驮轿婚俗的娶亲方式是等亲,接亲时新郎不亲自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而是在家等候。新郎的家人代新郎去新娘家迎娶新娘。按当地讲究,一般娶亲要娶三聘(送亲)四,即新郎家要派三位家人去娶亲,新郎的舅、舅母、哥嫂、弟、外甥都可。新娘家聘(送亲)要派四位家人送亲,新娘的叔婶、姑姑、舅、舅母、侄儿或朋友。不管是娶还是聘(送亲),家人中都必须要有一位女性。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三台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
八宝亭是宝应最大的文化地标,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每个在宝应的人,不去八宝亭看一看,着实遗憾。今天大家去的最多的八宝亭,是纵棹园内的八宝亭,修建于1983年,已然是一座园林景观。而历史...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不然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