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驮轿,即骡驮的花轿,是用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架)着的轿子,是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民间婚俗中的一种迎娶工具和婚俗习惯。黄土高原丘陵密布,黄河十八湾,交通十分不便。长城沿线道路更是崎岖难走,骡子适宜在山区沟壑跋涉,城镇、乡村运输也全靠人背、骡驮才能完成。为此,骡驮骄婚俗,在清水河及黄河沿岸、长城沿线的农村十分盛行,而且历史久远。后来,骡驮骄这种婚俗习惯,流传到了偏关县,以及内蒙古清水河县、准格尔旗境内。
民间传说,汉代有一户农家的儿子到了婚配年龄,与一户少数民族的姑娘情投意合,双方选定了完婚的吉日。这天新郎家按照汉族风俗一大早抬着花轿到女家迎亲,由于路程遥远,花轿到达女方家时已是前半晌了,如果再由人抬轿,恐怕会误了中午拜堂的时辰。女方父母认为骑骡子既能节省时间和脚力,又符合自家的身份和习惯,就从自家畜棚里拉出来两头骡子,用皮绳和长木杆将花轿架在中间,装饰一番,让女儿乘上到婆家完婚。骡子不惧山高坡陡,且顺从人意;骡驮轿经过一番打扮,显得英武潇洒,为迎亲队伍增添了异样色彩,受到乡亲们格外赞誉。从此,骡驮轿成为平鲁当地婚俗的一种固定模式流传下来,出嫁女也以乘坐骡驮轿为一生的荣耀。
“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朔州平鲁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
所使用的两头骡子,是训练有素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作功考究、木料结实、雕刻细腻、结构严谨;它同其他花轿最大的区别是结实牢固。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
八宝亭是宝应最大的文化地标,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每个在宝应的人,不去八宝亭看一看,着实遗憾。今天大家去的最多的八宝亭,是纵棹园内的八宝亭,修建于1983年,已然是一座园林景观。而历史...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不然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
宝马是世界著名的豪车品牌,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宝马不想奔驰那样推价格多极其昂贵的超跑,但是在普通车型中的价格也是非常突出了,定价大多在30-200万之间。那最贵的宝马多少钱呢?,目前宝马推出的最贵的车...
很久以前,在乌蒙山脚下,白水河象一条驯顺的解银龙,平稳地在山谷间流淌,浇灌着两岸田坝里的稻田。这里的布依人民,依靠这银子般的白水,勤劳地耕种,和平和生活。大家团结和睦,亲如一家。后来,白水河上游的上硐...
兴宁并非无战事之福地,“长毛”——太平军在横扫大江南北之后,同样把战火烧至古齐昌。清咸丰九年(1859年)3月20日黎明,“长毛”首目石镇吉、石镇常攻下梅州后,25日攻兴宁城。时知县彭蕴炜利用坚固的明...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日,徐闻县龙塘镇赤坎仔都在村前的海边举行隆重的奠海仪式,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独特的场面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当天早上六点开始,来自该村境的各路游神队伍便开始吹响集结号,旗手队,醒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