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饮食的另一要项是“围炉”吃“团年饭”。除夕吃团年饭是全国自古以来的食俗,但年饭的内容却百花齐放,各有地方特色。《京都风物志》载:“除夕,……人家盛新饭于盘锅中以储之,谓之年饭。上签柏枝、柿饼、龙眼、荔枝、枣栗,谓之年饭果,配金箔元宝以饰之。家庭举燕,少长欢喜,儿女终夜博戏玩耍。妇女治酒食,其刀坫之声,远近相闻。”把除夕煮的饭,留作新年蒸食,也流传各地。《清嘉录》载:“煮饭盛新竹箩中,置红橘、乌菱、荸荠诸果及糕元宝,并插松柏枝于上,陈列中堂。志新年蒸食之,取有余之意,名曰年饭。”
潮汕除夕晚餐“围炉”吃团年饭,形式与吃的内容,都洋溢着本土的民俗文化色彩。所谓“围炉”,就是在摆满菜肴的饭桌中间,放置着一个“转炉”(火炉。“转炉”是由铜芯、锡盆铸打在一起的盛器。铜芯用来烧木炭,锡盆联结在铜芯周围)。转炉中一般是煮着豆粉丝、鱼丸与肉丸之类的汤菜,寓意长生不老,全家团圆。这一餐菜肴的丰盛自不待言,但有些食物是必不可少的。如“鱼”,取其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余”。“蚶”,寄寓“含倍赚”,表示赚钱多多。蔬菜中必须有“韭菜”,寓意长命富贵。另是要有“蒜”,表示一切都合算。此外还需有甜品,寓收获甜美之意。为了除夕围炉,家中出门在外的都要赶回来。吃完团年饭,全家欢聚一堂,品茗聊天,叙旧话新,计议未来,共享天伦之乐。侨居海外的潮侨、潮人,不少家庭除夕仍保持家乡“围炉”的传统食俗和守岁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高山族也有“围炉”的风俗,他们在除夕的夜里,家人及雇佣者都一起坐在放火锅的大圆桌前围炉,品尝水酒和丰盛菜肴,以图吉利。他们对围炉吃的每种菜都有讲究,如要吃萝卜,因萝卜在台湾闽南人中都和潮汕人一样叫“菜头”,吃萝卜取意“好彩头”。台湾话“鸡”与“家”谐音,隐寓“食鸡起家”,故围炉不可缺“鸡”。鱼丸、肉丸,取意“团圆”;蚶,台湾语解释为“胖”,吃蚶取意为“发财发福”,这些寓吉祥团圆、幸福安康的食品,都被选为围炉食品。
一、世界文化遗产清永陵清永陵位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座落在永陵镇西北一公里之启运山南麓。陵寝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卫,众水朝宗,山环水抱,风景壮观,交通方便,气候宜人。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
泽州四弦书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泽州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泽州县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
除夕是一年最后的一天,俗叫“过年”。除夕是我国古老而隆重的节日,它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载:“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这种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
在日本,如果你恰巧碰到有人头戴狰狞面具夺门而入,而一家老小则手拿黄豆向其抛打,千万别以为是遇到了歹徒,这是日本人为保全家平安而举行的“撒豆驱鬼”仪式。在日本,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且贯穿了...
揭阳玉雕业,主要集中于揭阳市东山区阳美村,这里素有“金玉之乡”的美称,从事玉器加工贸易已有逾百年历史。走进阳美村,仿佛是来到了一个玉器王国,玉器铺一家挨一家,遍布于村里的条条街巷,就连十六、七岁的孩子...
在潮人心目中,蛋(潮语称为“卵”)是圆的,有圆圆满满之义,象征着和谐吉祥、美满幸福。故人们对蛋十分看重。过去每个家庭几乎都饲养母鸡来产蛋,因而大凡办喜事者,都喜欢用上这圆圆的蛋。一个小小的鸡蛋到了潮人...
柬埔寨有一种古老有趣的风俗,用服装色彩表示日期,有“七彩星期”之说:星期一穿嫩黄色,星期二穿紫色,星期三穿绿色,星期四穿灰色或浅蓝色,星期五穿青色,星期六穿黑色,星期天穿红色。服饰礼仪由于地处热带,柬...
“牛体彩绘”,顾名思义,就是画师用画笔和斑斓的色彩,在活牛身上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化作!牛体彩绘并不像人体彩绘那么乏味,“牛体彩绘”展现出的是一中流动的美!人们用七彩的颜色,一支支绘笔,勾勒出一幅令人...
媒人应叫“吃三百杯的”川西民俗,在婚宴上,新婚夫妇要酬谢媒人,应敬其三百杯酒。故“吃三百杯的”代称媒人,另外,想替别人保媒称为“想吃三百杯”。《南川县志·社会风俗》里记载道:“逢媒人忌称媒人(‘媒人’...
距兴义市鲁屯镇四里许的西南方,有一座巍峨的大山,四季花木葱茏,青翠欲滴,其状象振鬃欲飞的马,当地人称之为白马山。当地人只要看到这座振鬃欲飞的白马山,就会触起一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远古时,鲁屯属夜郎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