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的民间习俗是下午奉神祀祖,晚上赏月拜月。潮汕的仲秋,天高气爽,凉风习习,气候不热不冷,是四季中的黄金时节。赏月拜月是一项户外活动,当银盘似的月亮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农村的巷口旷埕,城镇马路街边,众多明烛高照的供桌上,都已香烟缭绕,摆满了丰盛的各式祭品。
潮汕中秋节的食俗有饼糕类、水果类、芋头类,拜月的供品基本也是这些。中秋吃月饼是全国性的习俗,但潮汕中秋除了吃月饼外,各地还有各色糕饼,如澄海中秋还时兴吃膀糕,尤其是乌豆沙与乌芝麻糕。揭阳吃绿豆糕、云片糕、粳米糕。潮安还吃面饼、腐乳饼、软糕、书册糕。饶平吃白糖糕仔和豆米斋碗。
中秋潮汕虽然有多种多样的糕饼,但吃月饼是最主要的,共通的。中秋的月亮是圆的,月饼也是圆的,所以中秋被称为“团圆节”。人们面对餐盘中的圆饼,仰望玉盘般的皓月,自然而然地寄托对羁旅亲人的思念和祝愿。正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所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民间传说吃月饼始于唐太宗:太宗曾派大将李靖攻打突厥,李靖胜利归朝正在八月十五日,长安内外一片欢庆。吐蕃一商人献一块彩色大圆饼祝贺,太宗大喜,赏月后将胡饼分给百官共尝。《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美极。昔年的宫廷的月饼是一块大圆饼,据载明代皇宫月饼直径2尺长。清代敦崇的《燕京岁月记·月饼》记述了清代京都中秋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
中秋吃月饼另有民间传说始于元代。元朝末年,由于元统治者对汉人实行残酷统治,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化,反元斗争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元顺帝加紧对汉人镇压,如强制每3户养1名蒙古兵,不准民间用铁制器物,每3户共用1把菜刀,还限制汉人夜间点火和走出家门等等,百姓怒火填胸。苏北高邮一支反元的起义军头目张士诚(一说是北方红巾军的领袖刘福通),为发动百姓一起反抗朝廷,借月饼传书,密书字条暗藏饼中,约定中秋之夜,杀死所养“元番”,举行起义活动,获得成功。此后人们就用中秋吃月饼,纪念此一战斗的胜利。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