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
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羊的麻绳,使羊落进火堆,谁就是英雄,得绵羊一只为奖。落进火堆中的绵羊由节日主持人烤熟之后,又拿出悬于松树离地一尺之处,全体到会者手持短刀一把,冲向烤羊,争剐羊肉。剐完之后,人们把羊肉入各人带来的食品统统交给主持人,由他分给众人。大家围着火堆进餐,待酒饱饭足之后,全体起立手拉手围火堆边歌边舞,尽情欢乐,通宵达旦。
节日那天当地群众都上山打猎,将所猎获野味丢进火中烤熟,饮酒野餐,歌舞娱乐。如有远方来客参加节日活动,主人一定要"剽羊"款待客人。"剽羊"时,主人把羊牵到客人面前,问客人是否喜欢。然后,数人紧执羊尾稳住羊身,一人用粗棒向羊头猛击三下,羊立刻倒毙视为吉祥。然后主人用利刀快速"剽羊",剥皮割肉。吃饭前,主人必须在火塘中烧羊肝给客人吃,表示尊敬。吃饭时,主妇 时刻都在注视客人饭碗里的饭,不等吃完即给添上。
剽羊节的起源
传说西山区有个99岁的打猎能手猎妈,为铲除恶魔,把羊悬挂在松杆顶端,率村民日夜练习箭法。村民们练就了本领,最后把魔鬼除掉了。后人举行种种活动纪念猎妈为民除害的功绩,由此而演变为节日。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