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民俗不可分。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首当其充成为主角。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贵州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
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贵州各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民风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酒文化又以其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现其淳朴的民族风貌,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去品味。现在,让我们来领略贵州各民族奇特的酒礼酒俗。
贵州的苗、布依、侗、水等民族地区盛行的交杯酒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二人各持一杯,相互同时递到对方嘴边,并同时饮下。
第二种是主客各自举杯与对方持杯的手臂相勾,再将自己手中的酒同时饮下。
第三种是在集体的酒宴中,众人围坐,各持一碗同时顺同一方向举起至相邻客人嘴边,再同时饮尽。
苗家人生女儿时必酿酒,酿出的甜米酒,滤后用一个大肚小口的土罐窖上。待寒冬腊月,水涸塘干时秘埋于塘底,十几载水涸又水溢。待女儿出嫁后回娘家时,做父亲的才在众亲友簇拥下来到水塘中取回当年的那罐子土酒,招待大家。那女酒多年藏于水底,倒在碗中绿里透红,甘甜醇和。
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婚俗中盛行着一种有趣的讨八字酒习俗。
男女青年经过恋爱、说媒之后,双方父母无异议,需择婚期。定婚前,男方媒人来讨八字,女方要在堂屋的神案前摆上八碗称为“Biangdang”的家酿米酒,并将生辰八字写在纸上,再压酒碗底。这时,媒人凭直觉去揭八字,揭起一碗若没有八字,媒人就将酒一饮而尽,然后再揭,直至揭出八字为止,才能带回与男方八字合在一起,由阴阳先生推算出良辰吉日,作为选定的婚期。
苗家人民高兴要喝酒,婚后不育,小孩多病,久治不愈也要喝酒,叫喝栽花竹酒。
该酒俗是由巫师主理,主人到山上竹林挖两根连根竹,栽在自家房屋中柱旁,还要请十二位上有父母、下有儿女的有福之人参祭,再在所栽的花竹下埋一坛密封的土酒,使其终年不干,以示吉利。
水族待客请酒,有一个滴酒祭祖的习俗。主客入席坐定后,由主人提议,请在座一位辈份年岁最长最大的人先执筷。被推出来的老人就用筷子蘸一滴酒洒在桌面上,以示向祖先敬酒。然后主人再双手捧杯向客人敬酒,客人接过酒杯放在桌上,也要用筷头蘸酒祭奠,以示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滴酒祭祖的习俗,在苗族中也普遍盛行。
如果你到了黔西南,布依族人民要请你喝鸡头酒,此时的鸡头称为“凤凰头”。入席后,主人向贵宾双手奉上“凤凰头”,客人接过后,先饮酒一杯,再把“凤凰头”依次对着其他人,表示大家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贵州各民族都有饮转转酒的习俗,转转酒包含着两种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一种是指饮酒时,大家围坐成一个圆圈,席上只有一碗酒,在座的顺一个方向将酒碗依次传饮,以示亲密无间,无所猜忌。
这种习俗在彝族、苗族、侗族中尤为盛行。另一种是指同一村寨,以家为单位,轮流邀请外来客人。
这种转转酒在布依族村寨尤为盛行。
贵州黔东南州一带的苗族盛行打酒印的习俗,无论是婚嫁或是节日的酒席上,主人用萝卜或红苕等做些“大印”,酒过三巡,主客群情激动就开始打酒印。客人每饮一杯,就有人用“大印”蘸上蓝靛或墨汁、锅烟等,在客人脸上盖一印记,脸上印迹多,标志着主人盛情,客人海量。
拦路酒广泛流行于苗、布依、侗、水等民族中,是贵州少数民族迎客的一种酒俗。一般主方备酒恭候于进寨的必经之路上,客至先以酒歌劝酒,饮后方得进寨,有的主客双方还需对歌,然后才能饮酒“过关”。客人若不善饮,就记住别用手触摸酒杯,只需将苗家姑娘敬上的酒,示意性地饮过即可过“关”,双手接过盛酒的土碗或牛角,就意味着必须一饮而尽。
苗家的拦路酒通常三五道,多的设有十二道。酒量不大的只需用嘴接着苗家姑娘敬上的酒喝上一口,千万别动手,手一碰到牛角,你就得喝完这一牛角酒,牛角小的一斤半,大的足有两斤。
最热闹的酒是咂酒,苗、彝、仡佬、土家族都喝咂酒。杂粮酿酒,不蒸馏,不除糟。把一坛原酒端上,当场取封,一米多长的数根细竹制成的咂管插入坛中,主客便分批围坛捧管吸饮,未饮者在一旁歌舞助兴,再逐渐轮换,旁边还有人随时向坛内注入清凉的泉水或井水。
“咂酒”之俗盛行于苗、彝、仡佬、土家等民族中,先将玉米、高粱、荞子、毛稗等原料磨成瓣状颗粒,和水拌匀,木甄蒸熟,摊开晾晒,调配麸曲拌匀,装入细篾箩内,壅于麦草堆中加盖封闭,捂热发酵直至透顶,揭开麦草和封盖散热。然后取玉米2--3斤,用微火炒黄(不能爆花),投入瓮中,加上先前制好的发酵料,将瓮口塞好,再用柴灰和泥封严。或把瓮置于炕楼上火熏炕一月左右,或置瓮于阴凉处,待要饮用的一星期前窖于高温的发酵物堆中。在饮用时,可直接抓住竹管吮吸,吮吸时口内“咂……咂”有声,故称“咂酒”。
在黔东南州苗家做客,临别还有一场送客酒,客人上路,主人拿着酒碗,边唱边走,三步一首歌,五步一碗酒,其歌绵绵,其酒浓浓,一首首送客歌,一碗碗送客酒,将你送出寨门,歌不断曲,酒不停碗,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酒礼歌》
贵客到我家,如凤落荒坡,
如龙游浅水,实在简慢多。
《谢酒歌》
喝酒唱酒歌,你唱我来和。
祝愿老年人,寿比南山坡。
祝福后生伙,下地勤做活。
祝福姑娘家,织布勤丢梭。
祝福主人家,年年丰收乐。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