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介绍:重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腊梅花。重庆当地人喜欢春节的时候在家里摆上淡黄色的腊梅花来作为装饰,因为腊梅花瓣带有清香的味道,让人感到很舒适。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鲜花装饰房间会多些些浪漫。
重庆南山是盛产腊梅花之地,从腊月开始,你不管在花市还是普普通通的街道上,都能看到来自近郊的农民身背背笼,里面都装满含苞待放的蜡梅花。在逛街的时候,你经常也能碰到很多市民手持蜡梅花,它的价格也是非常便宜。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介绍:在重庆,清明这一天也叫寒食节,人们会在这一天去郊外踏青,带上一些小吃零食,或者一些酒水之类的,一家人一起去郊外。人们还会干一件事情,就是折柳,在外出郊游的途中或者在扫墓之后,如果在归途中遇到柳树或者人们所居住的地方是柳树比较多的话,人们还会折下柳条,然后辫成一个环戴在头上。
除了折柳,人们还有一种插柳的风俗,就是将折下来的柳条插在土里,这个季节是特别容易长活的。
荡秋千也是清明节的一个习俗,现在可能在很少的地方能够看到秋千了,而且现在秋千已经成为了一种游乐设施,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在公园或者一些景区或者游乐场看到的。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介绍: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重庆民间是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有饮雄黄酒、插艾叶、挂菖蒲、吃粽子和咸蛋的风俗。有的地方将艾叶、艾根做成像“老虎”样子的“艾虎”挂在门楣中央,把菖蒲做成宝剑挂在屋下。关于这一传统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挂艾叶、菖蒲为了纪念屈原,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老百姓贫苦,没有钱买绸缎布料来制作为屈原招魂的旌幡,只能就地取材,用艾叶、菖蒲来代替;另一种说法饮雄黄酒、挂艾叶是为了避邪杀毒,预防 瘟疫,保人安康。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介绍: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时间:农历十二月初八
介绍:腊月寒冬,人们都会想吃腊八粥来暖暖胃,可是在重庆却非常任性地吃起了冰,根据老人的说法,腊八的冰能治百病。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庄户人以这冰清玉洁的景象,预祝着来年“大雪兆丰年”和吉祥如意。其间,孩子们都有吃这时冰的习惯。
腊八吃冰是传统习俗。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
介绍:庙会之俗,古已有之。现庙会日期已基本固定为农历初一、十五日,其它还有释迦牟尼出生日、观音菩萨生日(二月十九日)、春节,及临时决定之日(如动物放生)。庙会活动主要是烧香拜佛,求愿还愿,和尚或主寺念经做法事,吃斋饭(素食)等。磁器口宝轮寺、凤凰山庙,初一、十五庙会时,信徒上千,参观者游览者亦不少。
时间:农历正月至三月
地址:重庆市大足县
介绍:每年正月中旬至三月初前后四五十天内在大足宝顶举行,农历二月初一、十五、十九日上山拜佛者最多。其中十九日的观音菩萨生辰日为香会正期,尤为热闹。宝顶香会虽为佛事,但现已融入旅游、娱乐、民俗、商贸等活动。
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地址:重庆市丰都县
介绍:鬼城庙会以名山香会民众活动为主要内容,庙会期间丰都街道两旁烛灯闪烁,彩旗飘扬。名山、双桂山彩灯如海,香烟缭绕。“以阴天子取亲”、“城隍菩萨出巡”以及各种鬼城民间传说为内容的广场舞、街头文艺表演和舞台演出等,各类文化娱乐活动使游客流连忘返。
时间:每年7月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
介绍:重庆国际啤酒饮料节是集豪饮、狂欢、文艺观赏、消夏纳凉、啤酒品牌评选于一体的文化节活动,又被称为是重庆的慕尼黑啤酒节,通常于夏季在渝中区的珊瑚公园举办。
时间:每年9月至10月
地址:主会场在重庆市,分会场在永川市、合川市等
介绍:重庆美食文化节每年10月左右举行。节日期间举行餐饮名店、名火锅、名菜、名小吃、优秀农家乐等评比活动,并在区县的中心商业区设“夜市一条街”。如果你想品尝名特小吃和风味菜品,一定不要错过。
时间:每年10月
地址:重庆市铜梁县
介绍:以“龙”为中心的大型艺术活动,每年10月在铜梁县举行,内容十分丰富,有“龙之魂”大型歌舞晚会、歌星笑星晚会、“龙之风”中华龙舞表演邀请赛、“龙之本”中国龙文化与龙舞学术研讨会和“龙之韵”龙文化艺术展。
时间:每年10月
地址:重庆市区、大足龙港镇
介绍: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陈,是我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造像集中,技艺精湛,在我国的宗教、艺术、历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的大足石刻,素材生动,想象丰富,包罗万象。纵横华夏千载文化,容纳人世百态,不仅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石刻造像最集中,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造像最精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节日活动有石刻艺术风情表演、石刻艺术文化晚会、经贸洽谈、大足石刻艺术学术研讨会。
时间:每年立秋
介绍: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