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涪陵城西南44公里青羊乡安镇村(旧名安镇坝),系晚清涪州南坪大地主陈万宝的宅院,建于同治、光绪年间,总占地面积7200余平方米,房屋建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计有房屋100余间,余为花园、菜圃、林苑等用地。其得名有两说:一说以屋后有旱年不枯的鍪石泉井得名;一说院内有8个天井、2口水井,共十井而得名。石龙井是座“金包银”穿逗式木结构两重堂四合院带附院的建筑,房屋一楼一底,目前保存比较完好。
石龙井地势前低后高,坐西南向东北,朝门在院东侧,门前有一块450平方米的石坝。进八字双层朝门后即是下厅,下厅楼下为宽敞的长廊,楼上正中为高出下厅屋脊的单檐歇山顶戏楼,戏楼前两侧为长方形小天井.戏楼前有五级台阶直上14×18米的中天井。正房5间,进深9柱;下厅5间,进深7柱。正房明间与下厅正中的戏楼相对。东西厢房各4间加披房,进深7柱;其后各有小天井2个和后厢房。正房两则为厨房、餐厅、储藏室等。供马夫、轿夫和长工们住的附院在大院东大墙外,面积约600平方米,内建有马厩和猪圈。附院后部和西厢房后部,原各有碉楼一座,系民国初期补建,解放后已拆去。
整个建筑为柏木构建,梁柱纵横,枋挑串连、榫缝牢靠,加上基础固实,虽历百年而无半点敬侧。石作工艺特别精细,如东西厢房后面的4个天井各有石栏,栏柱上有石狮或麒麟石雕,天井中央各以莲台或虎豹鼎足承托的鱼缸、花缸,缸形各异,或似花瓶,或似莲瓣,或方或圆,其缸面雕刻各类动物,或四季花卉,或优美诗文,构思精巧,精雕细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龙井整体布局对称严谨,粉墙绿树相映,雕甍纵横,流辉溢彩。房屋高低有致,房间内外大小有别,体现了主宾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伦理思想;注重雕饰,追求舒适安乐,以及用“金色银”结构,配修碉堡等,又体现了晚清时代涪陵富豪之家的建筑风貌。
即邱家下院,在荔枝乡红光村,宅院坐北朝南,占地240平方米,为木结构穿逗式八柱悬山式建筑。下院分为前院和后院两大部分,前院一楼一底,后院二楼一底,均为进深6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院主邱寿安雇清邓炳成为技师在后院创制榨菜。榨菜问世后,以其嫩、脆、鲜、香的独特风味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中国著名土特产之一,下院及其院主也因此而名闻遐迩。
碧云亭,在北岩点易洞东侧,初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明代崇祯年间重修,今存。亭为重檐攒尖顶式六角亭,通高8.84米(其中顶高1.69米)。地面外层6柱,柱高3.6米,柱间相距3米;内层柱高7.15米,柱距1.3米。亭系穿逗式木结构,无中心柱,枋柱连接无栓眼(木梢子),结构精巧,历300余年而无敲侧。飞檐翘角、彩塑装饰,甚为美观。系全市现存最古老而完好的木结构建筑。亭上原有清代人所撰联日:“望碧云亭新霁初开一笑昂头出寺钟声破空去;问黄山谷旧游何处几回搔首隔江岚翠扑人来。”为中国名胜名联之一。
又名文峰塔,矗立于城东7.5公里长江南岸刘家山山脊上。明代建有木塔,在今址以上。清同治十年(1870)重建为砖塔,十三年(1874)竣工。总占地870余平方米。台基四重,每重直径依次为33.3、32.22、12米。塔正八棱形,共9层,底层每面长4米。顶层每面长1.125米。连佛刹顶总高约40米。塔为特制青砖砌成。每层塔壁转角等处以长79.0、宽7.5厘米的“铁扁担”铆连夹固。塔第一层平胸周长32米,以上各层迭涩为檐,各层转角处檐下塑有龙头、兽头、人像等图案,塔顶为铜质串珠形尖顶。塔身稳固匀称、雄伟壮观,曾数遭雷击,但至今安然无恙。塔底层正西开拱门一道,高2.60、宽1.08、厚1.24米;门上镌联曰:“大雅广扶持一柱擎天开泰运;斯文真主宰三台立地庆升华。”横额:“贵相腾辉”。门内南壁嵌石碑,刻有建塔经过。每层有石级,可从第一层沿石级盘旋而上顶层。每层开有拱形小窗,可在塔内放眼八面;各层设有神龛,供祀文昌、关圣、山王、雷神等。
白塔现今基本保存完好,为涪陵一大景观,有人将其誉为“涪陵的城标”。
天宝寺,建于清光绪年间,在明家乡双丰村二组白象山上。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寺范以石砌围墙,有前后庙门,前门匾额上书“天宝禅院”4个金色大字,庙内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其上半部分有大雄宝殿、桃园殿等。大雄宝殿坐东向西,长40、宽12.6米,现尚有房基及石雕麒麟、狮子柱础在。从柱础看,其柱径在1.6米左右。下半部分为放生池、普陀岩。放生池内种荷花,并有人工筑成的小岛,岛中建有亭阁,由两道石拱桥与之相通。亭高5层,可沿螺旋式楼梯登上顶层。现放生池及人工岛尚存,池内现存断裂石柱1根,上阴刻一对联之下联,文为:“玉毫垂白象循环四照声闻五百镇诸天”,落款为楚北黄云鹄题。右边石拱金石上刻有:“清光绪十九年佛成道日本寺护法居士同住持口口祈微暨口口口口造”字样。右拱下乱石中有两块边长为1.2×0.6米的菱形石碑分别刻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和三十三年(1907)。左拱金石上刻“传临济正宗第四十二世成都宝光寺分派天宝寺永祚堂开山渝城罗汉寺中兴第一代上下全睿祖老和尚愚命建”字样。放生池的南北两方为普陀岩,岩上塑五百罗汉,罗汉形体如真人大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现尚存遗址。
放生池及普陀岩之下有门(水寨门),现尚存门联,文为:“地利之山灵钟白象;人和多福宝垂西天”,落款为“大汉民国壬子元年三月上浣吉旦。”天宝寺原是一小庵堂。后扩建成一座著名寺庙,被誉为清末川东第一丛林,住持该寺的昌睿、道德和尚,均为四川著名高僧。能海法师曾于民国13年在此剃度。天宝寺在十年动乱中被拆毁,今仅存遗址。
碑记桥在蒲江乡碑记关村。桥为单孔石拱桥,南北走向,横跨东流溪,长31.5、宽5.3、高7.7、跨径9.9、拱高6.6米,石板桥面,桥拦由素面石板砌成,拦高0.32、厚O.35米。清道光丙午(1846)二月初四日立的补修碑记桥桥碑载:“……桥之上有巨石焉,上书绍熙甲寅,其字迹炳朗可识。夫绍熙者,宋光宗之改元也;甲寅者,光宗即位之五年也。
由宋而元而明,迄今六百四十有二年,桥虽无恙,而两河之夹岸未修。乙未夏复为暴水所啮,深虑者日:是不可不预为修补。爰募金鸠工,三越月而桥成……”。据此可知,该桥始建于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至今已791年。据涪陵市、地区文物考古工作者鉴定,该桥系四川省已发现并存在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石拱桥。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