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礼俗中,葬礼是一大礼俗,这个礼俗的禁忌多与死者的亡灵有关,一切的禁忌都是为了使死者的亡灵得到安宁,找到归宿,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惠水布依族丧葬习俗根据人的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之分两类。
正常死亡指老人的百年归天,一般要经过停丧,入棺,祭奠,出殡,安葬(俗称落土)等程序。惠水一带的布依族,老人医治无效即将离世时一家必须守在身边,与老人同属相的人除外,直到老人断气。老人断气后,丧家必须立即办的三件事是:一是卸下大门门板摆放在堂屋,将老人平躺在门板上,用烧纸将老人的脸遮盖,然后放炮仗和两响铁炮,以示有丧事,寨上人听到铁炮后就会自发地到丧家来帮忙。二是派人将死讯通知舅爷、姑妈等亲戚及在外的家人,派去的人穿上孝衣(一身都是白麻布做的衣服),头戴白帕,每到一家就在家门前跪下,对亲戚说因为自己没有照顾好老人,他弃我们而去了,亲戚会走上前扶起报丧的人并说一些宽慰人的话语,之后就准备探丧;三是为老人剃头、拿上纸钱到水井去“买水"来为老人洗身,穿老衣老鞋,衣服一般都是绸缎做成的,男死者的做二丈二长,女死者的做八尺六,惠水民间流传着“衣六衣禄,有禄才有福”的说法。一切准备好后停放在堂屋等待亲友来瞻仰,这所有的事都禁与死者同属相的人参加,认为这样不吉利。
探丧的亲友大体到齐,请的“先生”⑥也到了后,就要准备入棺,棺木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棺木很有讲究,据说那是老人死后的房子,是贫富的象征,禁用松木做棺木。棺木内垫数层纸钱和白皮纸,盖上衣层绸,将尸体放进去,族中长老揭开面纸,亲人再次瞻仰老人,随即盖棺、放铁炮,敲鼓,死者亲戚,多为女性都蹲在死者棺木旁哭丧,把死者生前的功德和生前对人的宽厚和善良以悲凉的歌唱形式哭诉出来,其哭声之惨淡,催人泪下。棺木用高脚凳撑着,停在堂屋中间,横竖各有不同,如涟江下游的董朗罗姓布依族人横停,即与屋梁交叉,死者头朝里,脚朝外,而与董朗相隔不到五公里的青河村的班姓布依族人家却竖停,顺着屋梁停放,棺木下面用菜油点“长明灯”,昼夜不灭,唢呐手日夜不停吹奏哀乐。
入棺后,扯孝帕,孝子的孝帕必须与死者的棺木同长,其余的为孝子的而分之一,孙子不戴孝帕,只在头上缠一层白纸。也有特殊情况需要全家孝的,这样“先生”一般都会提前告知丧家。死者生前所穿和被褥全部都要拿到路口烧掉,因为布依人认为只有经过火化的东西死者才能带得走。这些都准备好后就忙着搭祭奠堂,祭奠堂紧挨着大门,用竹子搭好架子,架子上挂满龙须草,绑上纸花,大门下摆放着吊孝用的草垫。祭奠堂搭好后,先由死者的儿子等孝子进行家祭,由“先生”主持,三拜九叩。
家祭之后,邻里乡亲凡是认识的人纷纷前来吊孝,送钱赠米,支援丧家,并通宵达旦地陪着孝子守孝。停丧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热天会相应地缩短,但都必须是三天左右。
停丧期间,每顿饭前,都有一次家祭,家人对死者三拜九叩之后才能吃饭。每天晚上至少要救苦一堂。救苦是惠水布依族人必须的祭祀活动,吃过晚饭后,孝子烧香烧纸。“先生”敲鼓念经,由孝子手持灵位紧随“先生”之后,弯下腰,其余孝子紧随其后,一手拄着丧棍,一手拿着一支香,跟着“先生”围着死者棺木不断转圈不停叩拜,直到一柱香烧完,称为一堂苦。一般每晚必有一堂,有时姑妈姑爷会请“先生”就一堂,这时一夜就会有两堂。
放客的钱一天夜里救苦过后,“先生”领着孝子,围着棺木念经,称为“开路”,所有亲戚请来唢呐手,断断续续吹奏,彻夜致哀。开路结束,稍息之后,即就出殡。出殡时间一般为黎明的寅时或卯时,出殡时,所有孝子和宾客都必须参加,抬棺者多为乡邻好友,出殡路上有人不断撒纸钱,称为“买路钱”,所有孝男孝女,紧随棺木,三步一跪九步一叩,痛哭,鞭炮,铁炮声则不绝于耳。
葬前,丧家得请阴阳先生镇罗盘,看风水,号龙脉,择墓地,安葬地点一般选在视野较开阔的高处台地,惠水一带墓地会提前看好,放客当天早晨,出殡后直接抬到墓地下葬,将坟垒好后,一道回到丧家准备白喜宴宴请宾客,这一天宾客忌穿红衣裳。
在惠水一些地区,老人葬后三年内,坚持“守孝”,丧家过大年禁贴红对联,禁贴画报,但可用白纸或黄纸写对联贴于门上,寄托哀思,禁放鞭炮。
对青少年死者,一般不举行任何仪式。在外的死者不能进寨,只能在寨外路口设祭奠堂进行祭奠活动。
对难产而死的妇女和因患严重传染病而死的人都要抬到人迹罕至的深山僻静处火化。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