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凳子传说家喻户晓
凳子与加纳的渊源来自家喻户晓的金凳子传说。17世纪末,在与加纳中北部登基拉国的对抗中,加纳各部落在奥赛·图图领导下逐渐整合成阿散蒂部落联邦。在一次阿散蒂各部落代表参加的盛大集会上,突然天昏地暗,一张金凳子从浓云密布的天上降下来。这张金凳子向地面飘来,缓缓落在图图的膝上。大祭司安诺基马上宣布,这张凳子代表着阿散蒂民族的精神,其一切力量和无畏精神有赖于这张金凳子的安全无恙,为了阿散蒂王国的团结和兴盛,人们应该永远忠于金凳子的保管人阿散蒂国王。从此,人们便将金凳子看做天神所赐,认为阿散蒂王国授权于天。从此,阿散蒂王国宣告成立,图图成为首位国王,而金凳子也成为王权和民族团结的象征。
19世纪,英军入侵加纳,意图夺走金凳子,取缔阿散蒂王国。阿散蒂人藏起金凳子,并以此号召民众团结一致,坚持抵抗。无论战争如何残酷,这张被阿散蒂人视为“圣物”的凳子,始终有人日夜守候,从未落入英国人手中。
现实中这张金凳子是阿散蒂大酋长即国王图图创造,金凳子高18英寸,宽18英寸,长24英寸,从来不能放到地上,要供奉起来或放在地毯上。金凳子是继承国王的最重要程序,新国王必须触摸过金凳子,否则不是合法继承。真正看过金凳子的人不多,只有国王和最信任的顾问才能知道金凳子的隐藏地点。所有酋长都有一个复制的凳子,象征着权力,在酋长葬礼上,凳子要用动物鲜血涂成黑色。凳子如同“王冠”、“玉玺”般,对一个酋长或部落来说至关重要,一切权力都以凳子来衡量。酋长被拥戴为王,称为“坐上凳子”,退位或废黜,叫做“失去凳子”或“凳子跌落”。目前这张金凳子仍然保存在阿散蒂王宫中,每隔几年举行庆祝活动拿出来展示。
早先年,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城叫“奉化屯”。传说在这以前叫“凤凰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屯名,只住着几户穷人家。屯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名叫桂阳,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姑娘名叫玉凤,温柔憨厚,心灵手巧。他俩...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杰出的文化和独特的习俗。在婚礼习俗方面,自本世纪60年代后期起,一股“性解放”的思潮冲击着法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婚姻模式,青年男女中间流行不履行结婚手续、不举办婚礼仪式的“未婚同居”...
青海藏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青海藏族民歌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为“鲁”和“谐”两大类。“鲁体”民歌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不等,每...
我们经常能在诗文中看到古人用“鸿雁”代称书信,比如黄庭坚那首有名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比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么,为什么书信又称为“鸿雁”呢?...
务川仡佬族的木雕、石雕历史悠久,造型生动,写实写真兼备,装饰性强。多以龙凤、狮虎蝙蝠、麒麟等瑞兽、花草、鸟雀、鱼虫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为题材。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用浮雕、镂花等技艺刻于木、勒于石、饰于...
商州农村,年轻女娃跟男娃订婚不叫相亲叫看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看家馍”习俗。看家一般是由媒人领着女娃及其直系亲属如:妈嫂姐妹,七姑八姨,事先订好日子。这天早上男娃专门在门外盯梢,一旦发现《看家的》走到...
回回堂位于江苏扬州市运河东岸。包括清代中期建立的清真寺和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普哈丁的墓园。据碑刻记载,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时来中国传教,病逝后葬于今回回堂。墓为阿拉伯式建...
达斡尔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表现的一种形式。以崇拜大自然,图腾,始祖为三大内容。“万物有灵”是萨满教的核心。萨满教的兴起和发展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是与原始狩猎时代倚赖大自然意示分不开的。...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
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