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宴大约进行一个小时后,新郎新娘在男傧相引导下来到放着结婚蛋糕的桌子旁边,男傧相或特约主持人请求大家肃静,开始发表讲话。讲话人有时由新娘的父亲担任,有时由他邀请一位相交多年的老朋友担任。讲话人发表简短讲话后,举杯祝酒,祝愿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生活美满、身体健康。接着,新郎的父亲致答辞,向新娘的父母表示感谢,感谢他们培养出这样好的女儿和筹备结婚宴会,感谢各位客人出席婚礼并赠送礼物。讲话结束,切蛋糕仪式开始。
这时,宴会厅内一片肃静,新郎新娘缓步走到结婚蛋糕跟前,新娘伸出右手,拿起放在蛋糕旁边的刀,新郎伸出右手,放在新娘的手上,帮助她用力将蛋糕从中间切成两块,客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新郎新娘双双鞠躬表示谢意。然后,婚宴承办者将蛋糕取走,切成无数小块,男女侍者端着放着蛋糕的盘子,一一分送给宾客。宾客们吃着结婚蛋糕,同新郎新娘热情交谈。大约一刻钟后,新婚夫妇向客人们告别,换上外出的衣服,由男女傧相陪伴,乘坐汽车回新房去。随后,宾客们收拾自己的衣物,向新郎新娘的父母告别,婚礼仪式到此结束。
许多法国新婚夫妇举行婚礼之后,要乘坐用鲜花装饰的汽车去进行蜜月旅行。意大利的威尼斯城常常是法国新婚夫妇所选择的最佳欢度蜜月的地方。
在法国许多农村地区,新婚夫妇多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很少另立门户而独立生活。举行婚礼仪式的前几天,女方亲友要组成阵容庞大的队伍,将新娘的嫁妆和有关物品送到公公婆婆为新婚夫妇准备的新房里,一路上吹吹打打,热热闹闹。这也是当地婚礼仪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法国社会中,仍然有一些男女青年很“开放”,注重眼前享乐,很少关心未来事情,婚姻观念越来越淡薄,视结婚为“套上一根锁链”,喜欢自由自在,在他们中间时兴“试婚”,高兴时男女一起生活,不高兴则分道扬镳。当然,“试婚”者中间诚然有最终结婚、组成家庭的,也确有不少是混一段时间散伙的。受害者自然是女青年,她们常常受骗上当,被人抛弃。
早先年,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城叫“奉化屯”。传说在这以前叫“凤凰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屯名,只住着几户穷人家。屯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名叫桂阳,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姑娘名叫玉凤,温柔憨厚,心灵手巧。他俩...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杰出的文化和独特的习俗。在婚礼习俗方面,自本世纪60年代后期起,一股“性解放”的思潮冲击着法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婚姻模式,青年男女中间流行不履行结婚手续、不举办婚礼仪式的“未婚同居”...
青海藏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青海藏族民歌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为“鲁”和“谐”两大类。“鲁体”民歌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不等,每...
我们经常能在诗文中看到古人用“鸿雁”代称书信,比如黄庭坚那首有名的《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比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那么,为什么书信又称为“鸿雁”呢?...
务川仡佬族的木雕、石雕历史悠久,造型生动,写实写真兼备,装饰性强。多以龙凤、狮虎蝙蝠、麒麟等瑞兽、花草、鸟雀、鱼虫以及神话故事、传说为题材。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用浮雕、镂花等技艺刻于木、勒于石、饰于...
商州农村,年轻女娃跟男娃订婚不叫相亲叫看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看家馍”习俗。看家一般是由媒人领着女娃及其直系亲属如:妈嫂姐妹,七姑八姨,事先订好日子。这天早上男娃专门在门外盯梢,一旦发现《看家的》走到...
回回堂位于江苏扬州市运河东岸。包括清代中期建立的清真寺和阿拉伯伊斯兰教传教士普哈丁的墓园。据碑刻记载,普哈丁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时来中国传教,病逝后葬于今回回堂。墓为阿拉伯式建...
达斡尔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原始社会氏族制度表现的一种形式。以崇拜大自然,图腾,始祖为三大内容。“万物有灵”是萨满教的核心。萨满教的兴起和发展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是与原始狩猎时代倚赖大自然意示分不开的。...
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
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